调查:丧亲之痛与慢性荨麻疹、斑秃及白癜风有关吗?

截至目前,皮肤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精神心理因素被认为与皮肤病相关,但流行病学证据比较薄弱。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各种不同刺激做出的防御性适应反应,适当的应激无害,但过强的应激负荷可能引起皮肤病的发生。那么,究竟精神应激是否与皮肤疾病发生有关?

在一项英国和丹麦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学者们研究了丧亲之痛(一个极端的生活应激事件)与荨麻疹、斑秃或白癜风之间的关联。

两个人群队列的数据分别来自英国(1997年-2017年)和丹麦(1997年-2016年)。(1)英国的人群队列:使用修正的算法从英国临床实际研究数据链,识别亲属关系。(2)丹麦的人群队列:以丹麦统计部门系统的方法分析来自民事登记系统的数据,识别亲属关系。

在符合条件的夫妻中,研究者定义“丧亲之痛”的人群为:a.伴侣死亡;b.同时与10个其他人在年龄、性别和丹麦住所匹配,或在英国丧亲时有活动迹。随访人群,从丧亲之痛开始入组,直到第一次被诊断为荨麻疹、斑秃或白癜风。从初级卫生保健(英国)或夫妇中任意一人医疗保健(英国)转出、夫妻中一人移民(丹麦)、死亡,或者研究结束,完成最后的数据采集。研究者使用分层Cox回归来评估风险比(HRs)和95%置信区间(CIs),并根据调查人群的CCI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进行校正。

在充分校正模型中,再对教育时间(丹麦)、多重剥夺指数 (英国)、身体质量指数(英国)和生活方式变量(英国)进一步进行匹配。一般而言,丧亲之痛的影响会在短期内最为明显,因此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丧亲之痛受时间跨度的影响(斑秃和白癜风:0-30天、0-90天、0-365天、0-1095天;慢性荨麻疹:0-182天、0-365天、0-1095天)。

根据年龄、性别和伴侣死亡的风险(已故伴侣的年龄CCI校正和疾病终点)进行分层分析。使用Der Simonian and Lairds随机对照模型,分别对英国和丹麦的主要结果(匹配后)进行分析。

英国总体平均随访时间是4年,丹麦6年。在丧亲之痛与慢性荨麻疹、斑秃、白癜风整体风险比是0.95 (95%CI 0.85-1.07), 0.90(95% CI 0.73 - 1.12)和0.90(95% CI 0.74 -1.10)。经分析发现,慢性荨麻疹与丧亲之痛的关系不受时间跨度的影响。丧亲之痛诱发斑秃和白癜风概率低,特别是在丧亲的早期。完全校正模型中也得到类似结果。亚组分析发现在英国人群中,不同性别的白癜风风险比不同(男性低)。别的亚组分析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用统一的方法调查了英国和丹麦人群中,丧亲之痛和慢性荨麻疹、斑秃、白癜风之间的关联。此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丧亲之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和应激持续时间的信息缺失,应激反应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社会关系、信息误分类、疾病延迟诊断、个人体质和生活方式差异等。皮损情况较轻的患者在丧亲之痛后不太可能立即就医,这可能导致短期随访中轻症的比例被低估,以及重症皮肤病的比例被高估。总之,此项大型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丧亲之痛和慢性荨麻疹、斑秃或白癜风之间存在关联。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093.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