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淤积性皮炎中医外治

下肢淤积性皮炎是周围血管科的常见静脉性疾病,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主要特点是:小腿部下1/3段可有或轻或重的水肿,足靴区色黯、瘀斑,逐渐出现色素沉着,局部皮肤粗糙、脱屑、瘙痒、皲裂、皮质硬韧,甚至出现湿疹样变。根据其症状、体征,中医多将其归属于“湿毒疮”范畴。

下肢淤积性皮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患处色素沉着、皮肤变薄、脱屑、瘙痒,严重时可以见局部渗液、糜烂、疼痛,或皮下硬结,局部皮温升高,伴小腿沉胀。

中医外治 治则治法

针对下肢淤积性皮炎病变时期及辨证的不同,其外治原则与方法不同,需根据局部症状表现及辨证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肢淤积性皮炎症见患处皮肤色黯红、或褐色色素沉着,皮肤变薄、脱屑、瘙痒时,外治应以活血化瘀、润肤止痒为法,予三仁一皮汤湿敷完毕后,黄连膏外涂。

若下肢淤积性皮炎症见患处色素沉着,色黯红,伴有皮温增高、局部糜烂、渗液、疼痛,皮下硬结、小腿沉胀时,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法,予燥湿洗药湿敷完毕后,青黛膏外涂。

常用外用中药

三仁一皮汤

组成

桃仁30g,杏仁30g,冬瓜仁30g,白鲜皮3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活血润肤,解毒止痒。适应症:皮肤粗糙、增厚、皲裂。

方解

桃仁、杏仁、冬瓜仁、白鲜皮等量,相须为用,共奏活血润肤、解毒止痒之功。其中桃仁活血祛瘀;杏仁入肺经,润燥柔肤,软化皮肤;《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冬瓜仁“去皮肤风剥黑皯,润肌肤”;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黄连膏

组成

黄连9g,当归尾15g,黄柏9g,生地30g,姜黄9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热解毒,润燥止痛。适应证:皮肤干燥瘙痒阳证者。下肢淤积性皮炎脉络瘀滞,肌肤失养证,局部症见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脱屑、瘙痒者。

方解

生地养阴润燥,清热凉血;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姜黄、当归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润燥止痛之功,用于皮肤干燥瘙痒阳证者。凡士林可以作为药物膏剂的载体,同时外涂还可保湿、修护肌肤,缓解肌肤干燥,并使药物持续发挥功效。

燥湿洗药

组成

苦参30g,白鲜皮30g,马齿苋30g,黄柏15g,苍术15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痒。适应证:下肢淤积性皮炎局部湿疹样变。

方解

苦参,《本草正义》载其“大苦大寒,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为本方之君药;黄柏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为臣药,使本方效专而力宏;苍术苦温燥湿,马齿苋味苦、以清热解毒见长,均为佐药;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专走皮肤,为引经之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青黛膏

组成

青黛60g,石膏120g,滑石120g,黄柏60g。

功效

收湿止痒,清热解毒。适应证:下肢淤积性皮炎局部湿疹样变。方解:青黛为君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黄柏为臣,助青黛清热泻火解毒,并有燥湿止痒之效;滑石、石膏共为佐使,清热、祛湿、解毒、生肌敛疮。诸药合用,共奏收湿止痒、清热解毒之功。凡士林可以作为药物膏剂的载体,同时外涂还可收敛、促进痂皮脱落,并使药物持续发挥功效。

调剂要领

膏剂

药物1剂研磨成微粉,装入不锈钢药杯中,以1︰4的比例加入医用凡士林,放70℃温水中热浴,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然后移出药杯,常温保存备用。

洗剂

药物1剂放入1000ml药杯中,加入200ml 40℃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根据下肢淤积性皮炎范围取相应大小无菌纱布,浸泡于汤药中。

使用要点:浸泡于汤药中的无菌纱布,叠为6~8层,稍稍拧一下,以纱布欲滴水未滴水状态为佳,展开纱布轻轻湿敷于下肢淤积性皮炎部位,要范围大于体表色素沉着范围外径2cm左右,若纱布变干,需及时更换,湿敷时间每次20分钟,每日湿敷2次。

注意事项:局部存在水肿时慎用。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101.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