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的皮肤表现
常见药物过敏类型以及出现时间
临床特征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严重过敏反应
荨麻疹呈风团样,累及真皮浅层,皮疹大小不一,全身均可出现,发作和缓解快,可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累及真皮深层,主要发生于面部(脸颊,眼睑,嘴唇或耳朵)、生殖器、颊粘膜、舌头、喉和咽部,可伴有疼痛和发热,可以没有瘙痒,一般需要几天才能缓解。一半的患者同时存在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若上述皮疹患者出现系统症状,特别是呼吸循环衰竭,那么提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不及时处理,有很大的死亡风险。
斑丘疹(MPE)
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皮肤表现,主要表现为原发红斑和浸润性丘疹,一般不累及粘膜,晚期可出现脱皮。泛发性斑丘疹皮疹融合后可发展为红皮病。偶可出现发热或累及内脏系统,但症状多较轻微。需要警惕的是,斑疹和丘疹有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比如DRESS和SJS/TEN的早期表现,一般在48小时内可迅速进展。
大疱性皮疹(Bullous exanthems)
散在的脓疱或小水疱可见于MPE,非常严重的脓疱/水疱多见于SJS/TEN。SJS/TEN最初起病时可表现为小疱或斑疹,但12小时内便可迅速扩大并蔓延至全身皮肤及粘膜,大疱汇合区域可出现皮肤剥离,病情较重患者可出现发热。若大疱遍布全身,还需考虑GBFDE。GBFDE和SJS/TEN最主要区别是前者无系统症状。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
AGEP的典型特征是在广泛融合的皮疹基础上迅速出现的散在的非滤泡性、无菌性小脓疱。小脓疱融合可形成大片表浅的脓疱,可能会误诊为SJS/TEN。患者可出现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
血管炎
很少有血管炎是由口服药物引起的。药物可引起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瘀点,大疱,并出现坏死,但很难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炎鉴别。若伴发发热、关节痛、血尿、蛋白尿、淋巴结肿大等血清病样反应,可能会更支持药物诱发的血管炎的诊断。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DRESS)
DRESS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药物过敏类型,开始可表现为斑丘疹伴内脏受累,常见面部红斑样水肿,发热、乏力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也可见粒细胞缺乏和贫血。肝脏最常累及,肾脏、肺脏、结肠、胰腺和关节均可累及。
对称性药物相关的间擦部位和屈曲部位皮疹(SDRIFE)
SDRIFE为一种有特殊分布特点的斑丘疹,主要特点为皮疹主要分布在身体间擦部位如腋下、外生殖器周围、肛周以及屈曲部位如肘窝、腘窝等,可见少量脓疱,可伴发AGEP。
固定性药疹(FDE)
FDE呈现特征性的红色或紫罗兰色,有时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中央有大疱改变。在接触相同致敏药物会在同一部位出现相同皮疹,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GBFDE表现为多部位大疱性固定性药疹。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169.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