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通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播散性带状疱疹通常发生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患者或年老体弱患者,极少发生于免疫正常患者。
概况及发病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除皮肤损害外,常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出现在年龄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通常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播散性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约占2%~10%,临床上在原发区域外或相邻皮肤节段外有20个以上水疱即可诊断,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普通带状疱疹相似却又有其独特之处。
播散性带状疱疹好发于老年人,平均年龄53岁,发病年龄在3~89岁均有报道,且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每增加1岁,播散性带状疱疹发生的风险会增加1.064倍,提示年龄可能是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
激发播散性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播散性带状疱疹很少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5–30%。文献报道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是老年人常见的发病诱因;对中青年患者,劳累、精神压力大、HIV感染、化疗、免疫抑制和骨髓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亦可引发疾病。
临床表现
播散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多样, 临床上在原发区域外或相邻皮肤节段外有20个以上水疱即可诊断。原发皮损多见于头面部、胸背腹部、腰骶部及上下肢;皮损以红斑水疱型为主,亦可为出血型、坏疽型或大疱型等混合性皮损,90.5%的患者在一周以内出现疱疹播散,多数原发皮损伴有神经性疼痛,59.1%的患者出现发热。除上述典型皮肤损害外,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皮肤外的表现,如病毒性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角膜炎、眼球运动麻痹等眼部症状,或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内脏激惹性症状,当这些非典型症状先于皮肤损害时易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误。
迄今为止,共有20余名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被报告患有播散性带状疱疹。大多数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以头痛、头晕、皮肤水疱、面部、躯干和上肢疼痛为首发症状。通常,带状疱疹的症状首先是受累神经根区域的疼痛,其次是受感染神经根支配的皮肤段出现水疱。因此,当患者仅出现辐射性疼痛和无力而没有皮损时,很难诊断带状疱疹。一旦患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应评估脊柱问题,如果排除脊柱疾病,即使没有皮损,也应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196.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