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美育与健康
人之神、神明、神韵是藏真元、充养气的心灵境界,即美育。美育体现了天人合德的原创性。古贤哲将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美学内涵表述为“物我合一、知形合一、形神共俱、守静至善”,让自然真正成为自然的富有力和能的生命力。人必须投入融汇到大自然中,维护自然生态,和睦相处互相依存,不能破坏及过度享受自然产物,纯素勤俭为至要。国人倡导精神修养,守静、守神、守常调节身心节律与自然节律的和合,人道顺天道明德良知为至真。自然的人化是工具本体的成果,如拖拉机替代了耕犁减轻了人们劳动的负担;人的自然化是心灵神明本体的建立,通天大脑对幽玄暗知识的揭示汇通明知识而维护宇宙的“稳秩序”。天人合一,形神共俱,表达了“人自然化”美的本质与“自然人化”美的成果是人类精神修养的至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道生智,玄生神”提示于玄冥之内神处其中。道者“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揆度奇恒,道通为一”为天地正化而育。既往对“玄生神”的认知,玄由至极、无极要妙深远,恍兮惚兮仅可粗知但需明悟求理。悟者,即吾心、仁心、天心、宇宙的心。明悟是缘于实践积淀,修养阅历悟得的丰富的直觉,也是思想与反思又沉思、向思能旨的正负方法的体认。知其白而守其黑为天下式,去发掘暗知识获得顿悟或渐悟;作思想,作无形大象,创生之象;继而作系统反思,做幽玄深远博大暗知识向明知识的转化。实践哲学告诉我们,识其大者才识“仁”“明”“德”,具有求知的动力;识其幽者才识“玄”“远”“神”,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联结身体与心灵,深化真元与神明的学术研究是重要的守正创新的主题。中医学人面对物质、能量、信息守恒定律的启示,明暗知识只有易变流转,诠释气与神的本质与关联,观象议病求索“知犯何逆”的病机,进而充实更新理法方药诊疗体系,同时强化道术和合,“道”可为形而上通天的大脑,主神明统一协调脏腑、经络、官窍功能自适应、自稳态以维护生命健康。
现实社会学习美育应以问题为导向。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多维度复杂系统中,由于人们存在的价值观的异化为物役所累的影响,在年轻人群中有消极与轻生观念者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所谓的高层次人才也存在内心阴暗、言行恶劣、漠视生命,失去做人本性的行径。老年人则因家庭的分化而独居,城镇化初起而社区尚未健全因少于陪伴而抑郁焦虑。显然在现实社会研究生命美育,使自然生命环境得以善政充实很有必要。我们要认真思考人怎样活着才符合人性。自然生命的存在必须有生命的力和才能,气与神系统化信息激发官窍、经络、脏腑功能得以生成人性的生命力。藏真之气与心灵神气和合平衡,维护与强化生命的力度是生命美育所必须。当代科技文明的互鉴,家长老师行为示范的潜移默化,从严的法治教育,无论是和风细雨的垂教还是疾风暴雨的惩戒都对生命美育回归人性至善立美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儒家倡导仁德中和,以德为至要,敢担当、负责任是历代与当今社会主流意识,也是人生崇高的心灵境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成为人生命力量之大德。天德与宇宙相通,气与神混沌同体,系统化信息即是浩然之气。人格之美有善、信可为可有诸己,物我合一是太虚原象的创生性。社会人群崇尚儒道互补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儒显道隐,外儒内道,道学无朴纯素,纯素为心灵净化之本,儒道互补充满了情感的光辉,珍重爱惜生命美育维护人群健康。
中华格致学是传统文明第二次争鸣的重要成果,格物致知、致知格物是研究正事良知的智慧学。致知是神、神识、神气的中心观念,诚意就是正事。医者意也,易也,理也。致知在格物“理”中,意诚则心正,正心无非是诚意,除了正事则无致良知之法。格致学是国学原理的载体之一,论形神共俱、形神兼养贯通于治未病、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中医学人对“神”的诠释是件难事。我们认为,当重始源,回归被悬置的原象思维创生性,充分利用信息守恒定律,提出大脑传递的系统化信息;量子信息比特可以运算即是神,也是神机的本质。这样的认识尚有待学长同学们质疑咨询,我们将衷心欢迎异议的提出,进而深思欲求修正。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205.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