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与组织修复

什么是炎症?有什么意义?

炎症是细胞和组织对多种损伤的基本反应,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在损伤后立即发生,通常持续2-3天,其基本要素包括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免疫应答、复杂的血管和细胞反应。它的意义在于清除损伤因素(包括病原体等外来物)和坏死的组织,防止感染,同时奠定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基础。一切抑制损伤后炎症的措施,如应用皮质激素等,都会导致创伤愈合不良或延迟愈合。提示:炎症是正常创面愈合的必要阶段。

有哪些炎症细胞?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还有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它们在组织再生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各种炎症细胞的作用?

淋巴细胞

T细胞调节伤口愈合的分子机理,主要是通过T细胞释放的一系列淋巴因子如r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等起作用,这些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肥大细胞

可能由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在创伤表面,巨噬细胞可成为肥大细胞的前身。肥大细胞颗粒内有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蛋白酶、酯酶和环缩二亮酰肽酶在其胞浆中合成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5-羟色胺、组胺等。肥大细胞在伤口愈合的多个阶段分泌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组胺和肝素,一方面作为炎症介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肝素等又是组胺的拮抗剂,酶的失活、抗毒、刺激原纤维形成等作用都有肝素的参与。此外,肥大细胞还参与合成肉芽组织中的基质粘多糖。

巨噬细胞

可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多肽生长因子如 TGF、白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PDGF 等,酶类如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以及花生四烯酸及其衍化物等,这些物质对创伤愈合中的炎症反应、纤维形成、血管形成等过程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巨噬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其释放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而实现的。体内实验已证实,在伤口巨噬细胞中有明显的TGF-α、TFG-β、PDGF-A、IGF等mRNA的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的趋化、增殖及胶原合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巨噬细胞的分泌产物中,除了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如巨噬细胞衍化生长因子(macrophage derived growth factor,MDGF)、IL-1、表皮生长因子(epi- 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前列腺素F2a等外,也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物质如干扰素(interferon,IFN)、 TGF-β、前列腺素E2、IL-6 等。

另外,还有一些因子如TNF-a、IL-1、TGF-β等,在不同剂量或不同条件下对成纤维细胞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甚至有相反的结果。因此巨噬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其结果是所有分泌产物的综合作用效果。巨噬细胞还分泌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纤维溶酶原激活剂等,促进纤维蛋白及基质中的胶质降解,对伤口组织的重建起重要作用;它释放的其他物质还有乳酸盐、花生四烯酸及其衍化物、纤维连接蛋白和前列腺素 E等,可以促进趋化效应,更新基质,调节血管反应。

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它影响生长因子和细胞之间,甚至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实验中发现 PDGF 发挥作用需要巨噬细胞的存在。总之,巨噬细胞是创伤愈合过程一系列复杂反应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参加炎症反应,而且诱导和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从修复的角度来看:巨噬细胞的功能很强大也很关键!它通过吞噬作用、氢自由基抗菌效应和补体激活等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保护正常组织,防止感染发生。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依赖氧杀菌机制:刺激物激活细胞膜上NADPH氧化酶,引起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分子,对细菌 DNA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产生直接损害,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二是不依赖氧杀菌机制:刺激物激活细胞表面的丝氨酸酯酶,钙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增加,ATP释放,引起溶酶体内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分别破膜,排出酸性和碱性杀菌物质,直接杀伤细菌。此外,中性粒细胞还能间接竞争病菌的必需生长因子,协同依赖氧杀菌机制发挥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同时也分泌释放多种介质和酶。前者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on factor, PAF)、花生四烯酸及其衍化物、白三烯、凝血烷、硫酸软骨素、肝素等,后者主要是胶原酶和蛋白酶。这些介质和酶有助于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趋化迁移和基质结构的降解。

血小板

可以分泌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主要是致密颗粒和α颗粒的内容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  生长因子: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和血小板第4因子等,可诱导炎症细胞趋化和促进某些细胞增殖。

②  脂类:主要是花生四烯酸及其衍化物,具有较强的化学趋化性作用

③血管活性物质:组胺、血栓素A2、前列腺素等,参与血管舒缩的调节。

④酶类:蛋白酶、胶原酶,一方面溶解损伤的组织,另一方面降解某些活性物质,如水解补体C产生具有强化作用的片段C5a。

⑤与粘附、凝血有关的物质: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收缩蛋白、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及大量粘附蛋白。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211.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