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光性皮炎

虽然天气转凉,但很多人忽略了防晒,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日光性皮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对于爱好进行户外活动的人来说,要积极预防日光性皮炎的发生,发病时要及时治疗。 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强烈的日光照射或皮肤对日光过敏,在曝晒处皮肤发生斑、水肿或水疱等损害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在日光中波长为 290~320 毫微米的紫外线作用下,皮肤被灼伤所致日光性皮炎,其反应程度与光线强度、照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以及个体素质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临床特征

起病于春末夏初阳光曝晒、紫外线强度很高之时。多见于儿童和妇女的头面等暴露部位。基本损害为日晒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发生弥漫性红斑,较重时可伴水肿,甚至起水疱或大疱。后皮损逐渐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脱屑,逐渐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有刺痛,触之更痛,后期可出现干燥、微痒。 重症者可伴有全身不适、发热、恶心、心动过速。轻者2~3 天内痊愈,重者需1~2周方可痊愈。

一般皮肤损伤发生于强烈光线直接照射的暴露部位,日晒数小时后出现,24 小时达到高
峰,初为境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可伴有水肿,严重时出现水疱或大疱,形似烫伤,患处有明显烧灼感或刺痛,可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全身症状。轻者皮损于 2~3天消退,继以糠秕状脱屑及轻度色素沉着。有时可激发加剧多形性日光疹、光线性荨麻疹、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红斑狼疮、白癜风、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并发症。

预防

经常参加室外锻炼,逐渐加深肤色,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能力。避免在强烈日光下暴露时间太长,日光照射强烈时(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减少外出。对日光感受性较差者,应避免烈日曝晒。 外出时尽量通过撑遮阳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衫等物理遮盖手段来防晒。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可于晒前涂防晒剂,建议常规应用日光保护因子(SPF)15 以上的遮光剂,有严重光敏者需用 SPF30 以上的高效遮光剂。遮光剂要在日晒前至少 20 分钟的时候使用。避免使用可致光敏的药物及食物。如内服的四环素、灰黄霉素、磺胺类、盐酸异丙嗪等药物;外用的焦油类药膏;灰菜、黄泥螺等食物。

治疗

治疗日光性皮炎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途径,一般情况下局部治疗即可,全身治疗可以迅速抗炎、脱敏,解除严重症状。轻微症状的日光性皮炎可以尝试自然疗法,取材虽然简单但效果却很明显。如果皮肤仅有红斑而无水疱,或有细小水疱未破溃的,可以用冰敷的办法缓解症状、保护皮肤,1~2 天后红斑就会消失;也可以于日晒后数小时内将芦荟凝胶涂抹在晒伤的部位,芦荟凝胶有缓激肽阻释及抗前列腺素的作用,消炎的同时还能增加皮肤水分。如果红肿明显、且疱疹较多时,可以用牛奶液(将 1 份牛奶加入10 份纯净水中)或生理盐水(将 1 茶匙食盐 溶 于 500~600 毫 升 水 中) 湿敷,每次 15~20 分钟,每天敷 2~3次,直到水疱消失即可停止。如果自然疗法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外用药局部治疗。首先用炉甘石洗剂湿敷晒斑,或用2.5% 的消炎痛溶液涂抹在晒伤部位;如果疱疹、渗出液增多时,可用2%~4%的硼酸溶液涂抹在晒伤部位。一般情况下,疱疹不必处理,但是要防止感染,也可用消毒针刺破疱疹放液后涂上 2%龙胆紫,局部炎症数日即可痊愈。口服药配合全身治疗日光性皮炎,效果会更好。

全身治疗首选抗组织胺药解除过敏症状,可以口服 2 毫克的赛庚啶,每天 3 次,或者口服4~8毫克的扑尔敏,每天 3 次,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各 0.2 克,每天 3次,或烟酰胺每次100毫克、每天3 次,补充维生素可以阻抑或减弱光敏作用。水肿厉害的话,应到医院进行治疗。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348.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