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三线治疗:最新循证治疗建议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且难治的色素性皮肤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未发现导致黄褐斑发病的决定性因素。在治疗方面,一直没有达成全球性共识(指南)。在医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目前也没有黄褐斑方面的指南或共识。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虽然没有权威的指南,但国外发表的循证医学综述,给出了黄褐斑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三线治疗的建议。
那么,一线治疗、二线治、三线治疗方案推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一线、二线、三线意味着治疗方案的选择顺序。一线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二线、三线为依次备选治疗方案。不过,与多数人的认知不同,一线治疗并非是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案。
三线治疗的推荐逻辑依据的是药物、产品或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的治疗建议通常是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小的疗法会被作为一线治疗推荐。而无论是疗效证据不足,或者疗效虽好、但可能出现较大副作用(尤其是全身性的)的,均不会被作为一线治疗推荐。
以下,为大家介绍分别于2014年、2021年和2022年发表的三份黄褐斑治疗建议。
印度共识的治疗建议
2014年,印度色素性疾病协会举办了南亚色素性疾病论坛,并在会议上达成了“印度专家组黄褐斑治疗共识建议”。
该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为外用治疗。根据病情轻重不同,给予不同的祛斑药物或美白产品。在治疗后4、8、12周随访。轻度黄褐斑经外用产品治疗有效的,建议间断性外用氢醌维持治疗,但最多使用6个月。轻症者在外用氢醌等脱色剂无效后,建议改用三联霜进行治疗。同样在治疗后4、8、12周随访。如疗效不佳,则可尝试二线治疗。
二线治疗主要是化学剥脱术,包括了甘醇酸、水杨酸剥脱术或多种剥脱剂联合治疗。治疗有效后,可继续外用氢醌维持治疗。当二线治疗无效时,可选择三线治疗及替代治疗。
三线治疗包括了激光与光治疗。常用的是Q开关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脉冲染料激光(PDL)和强脉冲光(IPL)。替代治疗包括口服氨甲环酸及抗氧化剂。
该共识发布距今已有近8年,近年来在黄褐斑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例如,口服氨甲环酸的疗效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不过,时至今日,该共识提出的治疗路径仍然是可靠的,三线治疗建议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皮肤病治疗学:循证治疗策略》的治疗建议
2021年下半年,国际著名的Elsevier出版集团出版了《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 Comprehens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第6版。国内于2022年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翻译版《皮肤病治疗学:循证治疗策略》(第5版)。该书根据黄褐斑治疗相关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给出了三线治疗建议。
该书中推荐的三线治疗,是根据循证治疗等级,从A-E。A双盲试验,B临床试验,受试者≥20例,C临床试验,受试者<20例,D病例分析,病例数≥5例,E个案报告。该书中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建议为:
二线治疗:壬二酸(A);甘醇酸剥脱术(A);阿达帕林(A)。
三线治疗:烟酰胺(A);曲酸(A);半胱胺(A);外用氨甲环酸(A);激光和IPL(B);口服氨甲环酸(B)。
UpToDate临床顾问数据库中的治疗建议
UpToDate临床顾问是国际著名的循证医学数据库。2021年更新了主题:黄褐斑的治疗。给出了黄褐斑的三线治疗建议。
一线治疗因疾病轻重而不同。轻度黄褐斑的一线治疗为:氢醌或非氢醌皮肤美白剂(壬二酸、曲酸或烟酰胺等)。中重度黄褐斑的一线治疗为:三联霜、氢醌或美白剂。
二线治疗为:口服氨甲环酸、浅层化学剥脱术。
三线治疗:激光和光疗法,适用于外用治疗和化学剥脱疗效欠佳的患者。
该文章还建议使用防晒霜、非氢醌类美白剂作为维持治疗及预防复发。
总结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354.html


亮娃子日志
坚持不懈呀,一天一篇哦
Nono@亮娃子日志
主要也是督促自己学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