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锌与皮肤健康

锌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参与了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锌缺乏将导致相关的皮肤疾病,同时补充锌及外用锌制剂对皮肤病也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将重点论述锌在人体中的代谢、生理功能,锌缺乏症的皮肤表现和锌制剂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锌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肉类是锌的良好膳食来源。含锌食物或药物经口摄入,胃中消化后,锌元素以锌离子的形式被释放入肠道。锌离子可与肠腔内配体(内源/外源性)结合后,在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转运进入门静脉系统。膳食纤维和柠檬酸将影响肠道内锌的吸收,锌的转运受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的调节。经肠道丢失约2-4mg,经肾脏排泄约0.5mg,经皮肤和毛发也会排泄少量锌。

锌在体内的分布

人体内锌含量约为2~3g,皮肤是锌含量第三的组织(60%骨骼肌、30%骨骼、5%皮肤、5%肝脏),表皮较真皮含量更丰富。锌主要通过与相关蛋白结合发挥生物相应,如锌转运蛋白(ZnT)、Zrt/Irt(ZIP)。

皮肤中Zn转运蛋白的分布和功能

KCs中的ZIP2和ZIP4参与调节了KC的增殖和分化。ZIP10在表皮和毛囊外根鞘中表达,参与表皮和毛发的形成。肥大细胞中的ZnT5参与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树突状基线中锌和ZIP参与调节MHC II类表达。T细胞中的ZIP8参与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成纤维细胞中的ZIP7和ZIP13分别是真皮形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BMP / TGF-β)信号传导所必需。脂肪细胞中的ZIP13抑制脂肪细胞分化;ZIP14抑制过度炎症。

锌缺乏相关临床症状

2.png

肠病性肢端皮炎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AE) 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腔口及肢端皮炎、秃发和腹泻三联症为特点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前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SLC39A4基因编码锌转运体ZIP4突变造成;后者可由各种获得性锌缺乏引起。

皮肤表现

皮疹起初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末端和肛门生殖器部位红斑、水疱、渗出、脱屑等皮肤湿疹样改变,迅速发展成侵蚀性甚至银屑病样表现,皮疹往往是锌缺乏的早期征象之一。皮损处易继发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革兰阳性菌;伤口愈合缓慢。秃发为静止期非瘢痕性脱发。

治疗

补锌后症状皮损可有明显改善,遗传性AE需终身补锌。

常用的锌制剂

外用:氧化锌:收敛皮肤作用,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光防护;硫酸锌:收敛、抗菌、抗炎作用,用于炎症性、感染性皮肤病;口服: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氨酸锌、乳酸锌、柠檬酸锌、砒啶甲酸锌、蛋氨酸锌、赖氨酸锌、丙酸盐等,用于锌缺乏症的治疗。

锌在皮肤病中的治疗作用

4.png

锌在皮肤科已然并不陌生,认识到锌在皮肤健康中发挥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锌缺乏症,也有助于我们合理应用锌制剂,更有效的发挥锌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395.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