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痘痘)外用维A酸类药物,真的会“爆痘”?

维A酸类药物在结构和功能上与维生素A相似,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等作用。

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以贯穿痤疮治疗始终,从病情较轻的单独使用到联合治疗,以及后期的维持疗效和预防复发,都有维A酸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外用制剂和口服制剂在痤疮的不同分级中起重要作用,是痤疮的经典用药。不仅于此外用维A酸可用于光老化、银屑病、玫瑰痤疮及其他一些疾病。这里我们本文要重点讨论的是外用维A酸类药物在痤疮中应用。

经常有很多痤疮患者,外用维A酸类药物2-3周后会出现爆痘的现象。这是为什么?这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

目前已研发出四代合成维A酸。已经批准在国内市场常见的有第一代的全反式维A酸(维A酸乳膏)、异维A酸以及第三代的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第四代trifarotne尚未在国内上市。

维A酸类药物是治疗粉刺的理想选择,与其他药物联合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痤疮(见表1)。功效得到肯定的同时,外用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话题。由于皮肤刺激反应限制了本类药物的应用。

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有:局部红斑、脱屑、紧绷、刺痛、灼热等不适感。上述情况反复发生都有可能增加皮肤敏感性。甚至有人提到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能会“爆痘”,进一步加重痤疮。那么如何尽量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呢?外用维A酸类药物和“爆痘”有什么关系?

查阅文献其实很难找到“爆痘”这个概念,通常我们理解为在治疗后出现局部皮疹增多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该部位本来就存在毛囊皮脂腺开口的堵塞及深在的粉刺或微粉刺,他们自行发展的周期很长,要数个月。

通过维A酸类药物的作用加速角质层的更替使其逐渐显露出来。从成因上讲不能算是不良反应,是在特定情况下药物反应的结果可能存在的因素:疮皮疹本身较多;单独用维A酸类药物不够;皮肤没有建立耐受,产生的皮肤刺激反应使炎症加剧。

“爆痘”的情况通常是阶段性的,不要随便停药,加强抗炎处理,一般能很快好转。程度比较重的甚至可以配合系统口服药物。另外如LED红蓝光、强脉冲光、粉刺清除等都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使用。

如何减轻皮肤刺激反应

维A酸类药物对上皮组织的分化功能亦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它可以使正常的上皮细胞向化生、黏膜样上皮的方向分化,如张力细丝减小、角质层细胞的粘着力减少、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等进而产生剂量相关的刺激反应。能够采取的措施有:

1、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研究证维A酸类外用效果基本相当,阿达帕林的不良反应更小,更容易建立耐受。国人对面部的痤疮皮肤可以优先选择阿达帕林

2、大多数的不良反应是在治疗的初期发生的,持续使用会消失。使用初期可以从低浓度开始,刚开始的两周可以隔天使用一次,逐渐增加药物浓度和频次

3、外用维A酸类药物前可以先涂抹保湿霜(提前十分钟),可以极大的提高皮肤的耐受度,降低皮肤刺激和经皮水分散失(TEWL)。保湿霜的应用并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相反有利于治疗,减轻了炎症反应,能更迅速的发挥效果作用在痤疮皮损上。

4、某些维A酸的配方光稳定性差存在光分解现象,建议晚上使用

5、尽量避免同时使用有角质剥脱功能的其他药品或者护肤品,比如磨砂产品、水杨酸、果酸等。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效的医用护肤品。

外用维A酸类药物在痤疮的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减轻皮肤刺激反应,提升耐受性的同时也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同时根据皮损类型外用维A酸类药物与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优化患者的效果。

总结

1、外用维A酸治疗痤疮,在用药头2-3周内,少数人有可能出现“爆痘”,但并不是每人都会出现“爆痘”现象。

2、爆痘的发生与程度与原有皮疹的数量有关。原有皮疹少,不容易出现爆痘或只会出现痘痘的少量增多。原有皮疹多,更容易出现爆痘或痤疮严重现象。

3、外用维A酸类药物与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抑制爆痘的出现。

4、外用维A酸治疗痤疮,如果出现爆痘,一般属于正常现象。如爆痘严重可配合口服抗生素,或根据情况使用LED红蓝光、强脉冲光、粉刺清除等干预治疗。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399.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