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中西医诊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种,类型特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约占慢性荨麻疹的5%~7%。临床主要表现为在遇热或运动后大量出汗等情况下突然发病,若未及时给予治疗,病情将会不断恶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困扰。

中西医对胆碱能性荨麻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西医认为胆碱能性荨麻疹主要由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水平增高致释放组胺而发生风团,多见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受热、运动、出汗、饮酒或进食热饮导致胆碱能神经发出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胆碱能性荨麻疹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瘾疹”“赤疹”之说,《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载:“少阳有余,病皮瘾疹。”由于素体亏虚禀赋不耐,继而过敏。外邪客于肌表;或是饮食失调,而使胃肠积热,皆泛于腠理;情志不畅,气机停滞,久郁化火,营血收灼,复而感受风邪病邪诱发。

西医治疗

现代研究研究发现,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嗜碱性粒细胞,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升高,液体进入真皮层,使得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荨麻疹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一线治疗药物有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二线治疗药物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磺胺吡啶。症状轻者无需口服药物治疗,或仅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止痒。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单纯服用一种或联合2~3种抗乙酰胆碱药或抗组胺药进行治疗。

抗组胺药

解其伟等将左西替利嗪、盐酸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氯雷他定4种抗组胺药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A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mg每日2次;B组口服左西替利嗓5mg每日1次;C组口服地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D组口服依巴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用药28d,A组有效率72%,B组76%,C组70%,D组76%。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B组出现2例轻度口干、困倦,C组出现2例口干、恶心,D组出现1例头痛、2例腹泻。

肤敏康乳膏与复方甘草酸胺

姜龙华等采用肤敏康乳膏与复方甘草酸胺注射液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45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4例,显效1例,患者瘙痒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丹那唑

张堂德等将13例胆碱能性荨麻疹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例给予丹那唑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连续服药6周;对照组6例给予赛庚啶口服,每次2mg,每日3次,连续服药6周。停药后再观察4周。结果13例胆碱能性荨麻疹血浆AT-a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AT-a1水平升高而口服赛庚啶患者的血浆AT-a1水平仍较低。提示AT-a1是一种能抑制免疫和炎症的调节蛋白,丹那唑能提高血浆AT-a1水平,明显减少运动诱发的皮疹数量,而且其疗效能持续较长时间。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耳针联合咪唑斯汀疗法

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释放乙酰胆碱,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内的环磷酸鸟苷水平增高致组胺释放而引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具有抗过敏性炎症和抗组胺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咪唑斯汀,能与组胺竞争H1受体,并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有止痒、镇静作用,可缓解胆碱能性荨麻疹症状,降低发作频率,但复发率较高。中医学认为耳穴是人体组织器官、气血经脉映射于耳廓皮肤的特殊穴位。刘景卫等试将耳针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进行临床试验。治疗组:口服咪唑斯汀片,每天1次,每次10mg,同时采用耳针针刺耳穴治疗(方法:常规75%乙醇消毒1侧耳廓,并以左手固定,右手取0.5寸毫针分别刺入肺穴、风溪、神门、交感、肾上腺穴、内分泌穴及皮质下穴,留针20min,双耳交替进行,3d治疗1次);对照组:单纯服用咪唑斯汀片每天1次,每次10mg。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的27例中1个疗程复发6例,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临床治愈19例复发10例,复发率为52.6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耳针联合咪唑斯汀综合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疗效明显。

丹皮酚注射血海穴疗法

中医认为“隐疹”主要为血虚风热型,主要病因为风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田洲瑜等根据此观点,对7例胆碱能性荨麻疹采用丹皮酚注射液血海穴试探性治疗。治疗期间忌牛羊鱼虾蟹鱼等发物,清淡饮食,避免饮酒。结果痊愈6例(86%),显效1例(14%)。1个疗程内治愈4例,2个疗程内治愈2例,显效1例。平均治疗时间7.5d,最短2d,最长13d。随访半年,痊愈6例均未见复发,显效1例于治疗后1个月2次轻度复发,再给予本法继续治疗后症状又消失。可见应用丹皮酚注射血海穴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效果显著。

桑叶消风颗粒配合穴位埋线疗法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临床中服用抗组胺药物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辨证多以风热血燥证型居多,王丽娜等将本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遵循“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原则,运用桑叶消风颗粒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桑叶消风颗粒组成:桑叶20g、菊花10g、连翘15g、薄荷5g、芦根15g、防风15g、蝉蜕5g、牡丹皮10g、黄芩10g、茯苓15g、赤芍15g、甘草5g、1剂/d,水冲服,早晚2次,治疗4周。穴位埋线选曲池、血海、膈俞、肺俞、足三里。每2周埋线1次,连续治疗2次。对照组仅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1次/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故认为临床中“针药并举”不失为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好方法。

“热敏点”疗法

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很多,鉴于西医主要运用抗组胺药,有一定肝肾损害;中医汤药口感不好,煎服不便,患者难以持久服药的原因。李金娥等用“热敏点”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30例,取得满意疗效。认为“热敏点”温和灸疗法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且对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在医院推广应用。

心理疗法

胆碱能性神经发生冲动,并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升高环磷酸鸟苷在肥大细胞内的水平,肥大细胞释放过敏递质,形成“胆碱能性荨麻疹”,发生在运动、食用热饮或食物以及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是荨麻疹的一种,常见于青壮年。情绪与过敏息息相关,除药物治疗外,采取暗示、开导等方法解除患者焦虑情绪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胆碱能性荨麻疹的诱因主要是各种应激环境、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或抑郁。李文学等通过心理疗法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总结出一系列治疗方法:①认知行为疗法:使患者大致明白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诱因及良好的转归,并告之不会留下并发症或后遗症。消除其恐惧感。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②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法(REBT):告知患者本病与情绪息息相关。以理性思维方式使患者明白人不会受非逻辑的准则和既往习得的不现实所困扰。而这些主观的、非逻辑性的精神状态及思维方式才是很大程度上困扰自身的原因,正是这些“必须”使患者更易抑郁、焦虑、紧张、激动,从而诱发本病。上诉治疗1次/周,40min,共8周。③冥思治疗:指导患者晨起或临睡前仰卧床上,闭目,并尽可能放松身体,进入冥想状态20min,至少坚持8周。经试验上述心理疗法可有效减轻了患者抑郁、焦躁的情绪,并使该病复发率明显下降。

此外,尹仲等应用氯雷他定片口服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30例,以25例单纯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病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对照组予地氯雷他定片5mg,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予地氯雷他定片口服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理治疗方法:①认知行为疗法。为树立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可首先使患者了解该病大致的发病原理、诱因及预后良好,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及恐慌。②冥思治疗。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在床上仰躺,闭目,放松身体,进入冥想状态20min,联合服用地氯雷他定片5mg,1次/d。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实验期间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牛羊肉、海鲜等发物,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运动。治疗组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率40.00%,总有效率为68.00%。治疗组有效减少了患者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疗效更突出。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480.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