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表皮囊肿与皮样囊肿的特点和区别
皮脂腺囊肿概念
皮脂腺囊肿属于皮肤囊肿,是由皮脂淤积形成的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瘤,容易发生感染,亦有恶变的可能。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
皮脂腺囊肿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成人为多见。凡有皮脂腺的部位均可发生,但多见于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部、臀部及背部。主要症状是皮内有一肿物,不痛。肿物大小常在1-3cm 左右。界限清楚,略隆起。
皮腺囊肿有时亦可长得较大,亦可发生感染,亦可硬化和钙化,与表皮样囊肿相同,两者临床上极难鉴别。局部所见囊肿埋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和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表面皮肤因受压而紧张、萎缩,有时略带青色,并在皮肤表面有一小孔,此是扩大了的皮脂腺开口,亦是囊肿与皮肤粘连最紧的部位。在推动囊肿时,开口处略下陷而成一小坑,有时此开口处塞有一黑点(粉刺样小栓),用力挤压时,可挤出灰白色蜡样半流质物,并有恶臭。特点①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为多见。② 凡是有皮脂腺的部位都能发生,但以头颈部、臀背部为多发。③ 肿块位于皮下,略突起,大小在2cm左右,边界清,质软。④ 囊肿表面皮色正常,上面有一黑点,并有一小孔,孔内可挤出恶臭液。⑤ 易发生感染。有可能恶变。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都是发生于皮肤外胚层的先天性肿瘤,它们的区别在于表皮样囊肿仅含皮肤组织,即鳞状上皮细胞及类脂质(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等);而皮样囊肿还包含皮肤附件组织,如皮脂腺、毛囊、毛发等结构。
表皮囊肿
表皮样囊肿来自外胚层,又称角质囊肿,为先天性良性肿物。偶可因外伤,摩擦引起。囊壁为正常表皮,内含角质物,有时有胆固醇结晶,可单发也可多发。开始为小结节样,以后逐渐缓慢增大,一般与表皮粘连,与皮下组织不粘连,可活动,不疼也不破溃。表现为坚硬,圆形小肿物如豌豆大小,不疼。发生于脑膜内的表皮样囊肿,常堆积有分层次的表皮角化鳞片,有特殊的银白色,称为胆脂瘤。囊肿可继发感染,感染后,囊肿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极少数可恶变。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由外胚层起源,属先天性良性肿物。可发生在身体许多部位如皮下,软组织内,骶尾部、卵巢、纵隔以及椎管内等。面部尤以眼周,眉外鼻根处。枕部亦多见。皮样囊肿的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面衬有与皮肤相同的鳞状上皮,壁内尚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含有淡黄色油状液体,包括皮脂,脱落的上皮及毛发。肿物多单发,发生在皮下软组织深层,圆形,与基底部筋膜粘连而不能活动。长期压迫骨面时可使骨凹陷。出生时即有,也有生后不久发生,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大,直径一般1~4厘米大小,无疼感。极少数可恶变。发生在鼻根部时,应与脑膜膨出鉴别。后者位于正中,可因压迫而缩小,X线片可见颅骨缺损 。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492.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