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的临床表现

中药制剂能够造成多种药疹,甚至是重症药疹。但中药类药物占致敏药的比率在轻症药疹中高于重症药疹。报道较多的致药疹中药制剂,多数为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数量较多。

药疹的临床表现

发疹型药疹

发疹型药疹临床常表现为麻疹样、斑丘疹样或猩红热样,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多数可于停药后短期恢复,有较高的自愈性。在口服类中药制剂致药疹中占最大比例。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

本型药疹临床表现以荨麻疹样皮疹为特点,其典型表现为大小不等水肿性风团,中央消退,周围扩大,部分融合成片,可迅速波及全身。此类药疹在中药注射剂型致药疹中所占比例最大,多使用对应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

其他类型

固定性药疹、多形红斑型、紫癜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均有相关报道,但临床较为少见。

发疹时间

中药制剂药疹的发疹时间与剂型有关,静脉用多30 min内发生率高,口服 给药绝大多数在30min以后,在2d后发疹者占半数。 刘兴玲等发现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为注射后2min-3d,输液反应发生在注射后 30 min 内的患者占83.87 % 。在热毒宁致不良反应病例研究中,统计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病例是在用药后初期阶段出现过敏反应,尤其是用药后 30min 内发生率最高,占76.92% ;也有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最长为连续用药 6 d 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李爱珍等发现刺五加导致以皮肤过敏为突出表现的过敏反应33 例,多发生于首次用药的5min 以后,少数发生于连续用药数天以后。雷光远等发现口服藿香正气水致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服药后即刻-6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占95.05 % 。

临床用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尽量少采用注射给药,详细了解既往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疑有过敏反应症状尤其是出现皮疹,即应考虑停用可疑药物。对其他已有引起过敏反应的针剂,注射后应观察病人15-20 min,无反应时再让其离开。目前不少针剂是由各单位的药厂制作,因此加强制剂的管理,严格制药的工艺流程,剔除杂质防止制剂不纯,提高中草药针剂的质量,也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一个方面。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529.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