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 引起尿酸产生过多、排泄减少、尿酸盐沉积导致关节及软组织炎症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其起病急,发作时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药治疗本病疗效肯 定,但毒副作用较明显,在临床应用上有局限性。“痛风”病名首见于《格致余论·痛风论》,其认为痛风作痛之因是血中有“污浊凝涩”。针刺、放血疗法归属于中医外治法,具有调整阴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等作用。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白虎厉节” 等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致,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 痹,湿气胜者为浊痹也”。《内经》中将风寒湿所 致的关节不利、肌肤麻木不仁、强直变形统称为痹证。《金匮要略》提出历节病名,其云“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 掣”、“历节病,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指出历节病由寒阻血脉、气血不得流通全身所致。《格致余论·痛风论》曰:“大率因血受热已 自沸腾,热血得寒,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转,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从中医角度来讲,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杂致, 或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厚味,湿热痰浊内生,痹阻经络,瘀血凝滞,流注关节,客于肌肉、筋骨之间,脉络不通而发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痰、 通络止痛等。
针刺及放血疗法
针刺起源于古代的砭石,《灵枢·刺节真邪》 云:“用针之类, 在于调气。”在调气的同时, 适 当予以“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针刺通过刺激局部病变部位或特定腧穴,发挥行气 行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现代西医在现代科学对疼痛的研究基础上,认为 针灸止痛原理是通过改变病痛局部电生理、微循 环等发挥作用。放血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内经》中“刺血络”、“取动脉”均属于针刺放血疗 法。《素问·针解》云:“宛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刺络放血可宣通瘀滞、通经利络以达到活血化瘀 的目的,局部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放血疗法可以降低尿酸,消 除关节肿胀和疼痛感。根据《内经》“以痛为腧”、“宛陈则除之”的原则,针刺配合放血疗法可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行,祛邪外出,标本兼治。
临床应用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 著,特别是对于急性期,合理运用此联合疗法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疗效。吴镇阳等在观察组治疗分为三步,第一步选取固定穴位,先使用拔罐器拔 5min,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再用拔罐器拔罐放血5min;第二步在痛点及周边浮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不断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并在伤口周边挤压,直到血不能流出为止;第三步配合董氏奇穴针法。对照组采用芬必得、秋水仙碱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 83.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雷海燕等在治疗组选用三棱针在关节局部阿是穴点刺放血, 每次选取1~3个穴位放血,可酌情拔罐放血,配合补母泻子针法;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廖雪等在病灶局部采用毫针围刺法,根据病灶范围大小选用合理的针数围刺, 行提插捻转法;根据疼痛部位选用固定穴位,如肘关节肿痛者加曲池、合谷,腕关节肿痛者加阳池、 合谷、外关,膝关节肿痛者加梁丘、血海,踝关节疼痛者加三阴交、昆仑。固定穴位采用快速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针刺完毕后,在病灶局部以充盈、颜色青紫或呈现曲张形态的小络脉来进行放血,常规消毒后,用5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点刺充盈的小络脉,快速进出针,使其自然放血 1~3min;若出血量不足1mL ,可在放血部位加以拔罐,加速瘀血的排出。对照组采用别嘌醇口服。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0.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严宏达在治疗组采用扬刺法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在症状评定、生化指标、 复发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只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局部出现瘀斑,对照组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达12例。
潘胜莲等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疗法,针刺组单纯采用电针疗法, 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 96.7%、针刺组66.7%、西药组93.3%,另外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疗法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在降低尿酸水平、减轻疼痛方面均优于单纯电针疗法、西药组。
徐李娜采用针灸刺络放血配合三黄膏外敷治疗, 根据发病部位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发于足部者取穴三阴交、丰隆、阴陵泉、阳陵泉等,发于手部者取穴曲池、合谷等,然后选择关节红肿处进行围刺放血,放血总量5mL 左右,配合三黄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双路芬酸钠缓释胶囊、通滞苏润江胶囊口服。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肿 胀、压痛及活动功能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结
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炎镇痛、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等方法,其治疗效果虽然肯定,但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临床效果显 著、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经济实惠、副作用少。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556.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