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的不同用法
常服中药调理身体的朋友可能注意过自己的药方,以甘草为例,在不同的药方上,可能是生甘草、炙甘草,也可能是蜜甘草。都是甘草,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一样吗?其实严格来说,它们的功效有所不同,适应病症也有差异。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被民间认为是祛病延年、养颜乌发,能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药”,与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并称“四大仙草”。历史上关于何首乌的传说有很多,如千年何首乌助张果老得道成仙;《何首乌录》中记载服食该药可活一百二十岁;明朝嘉靖皇帝服食七宝美髯丹(君药为制首乌)连生皇子等。受这些历史故事的影响,何首乌逐渐成为人们热爱服食的滋补品。
何首乌的制法
唐代以前,何首乌以生用为主,一般在采收后进行净制、切制等。至《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开始,出现了何首乌经火炮制的方法,并开始将黑豆作为辅料,开了黑豆汁制的先河,为后世经典的九蒸九晒炮制方法奠定了基础。此后,又增加了加或不加辅料的煮、蒸、曝(晒)、炮、 炒、蜡、熬淘、煎、露、炙、淋、泡、制、炊等,用过的辅料有米油、黑豆、豆、马料豆、酒、牛胸、大枣、千里水、大豆、面、人乳、牛乳、醋、生姜、甘草等。其中黑豆制、蒸制等方法,自唐宋沿用至今。目前,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何首乌和制何首乌。
生者解毒兼有毒
何首乌的功效为补肝肾、乌须发,但其生品为泻药,且有一定的肝毒性,经炮制后才为补肝肾之药,是“生泻熟补”的典型药物之一。生何首乌为原药材,洗净,切片 / 块,干燥而成。生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能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鲜首乌解毒润肠的功效更佳),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等。
制后补益效更强
制何首乌,是将生何首乌片/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于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炖至汁液吸尽而成或直接用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而成(每100千克何首乌用黑豆10千克)。经黑豆汁拌蒸后的何首乌,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不良反应。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病症。
地方炮制规范还收录了具有各地特色的炮制品
滇制何首乌
取药材,挑选,洗净,浸润,切成片,厚度不超过 1.5 厘米,干燥。取黑豆汁,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加何首乌块或片,拌匀,浸吸,蒸至断面呈棕褐色至黑褐色,取出,晾凉。将白酒和炼蜜混匀,再与蒸后的何首乌块或片拌匀,吸透,干燥,筛去碎屑,即得。每1千克净药材,用黑豆汁375克、炼蜜50克、白酒50克。
炆何首乌
取净首乌片,浸透,加黑豆,放入炆药罐内,加入温水,上盖,移至围灶内,罐四周放置木炭和干糠(每 100 千克何首乌,用木炭 5 千克、干糠 80 千克),点燃后炆 1 ~ 2 天,至糠尽灰冷或药透汁干,取出,干燥,筛去黑豆渣;再用黄酒拌匀,待吸尽后,蒸 4 ~ 6小时,停火密闭一夜,取出,干燥。每 100 千克何首乌,用黑豆 10 千克、黄酒 20 千克。
何首乌的毒性
近年来,由何首乌肝毒性引起的争议,导致人们谈“乌”色变。但其实早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就有医家阐明了观点:“何首乌大能补益,全在蒸晒如法。”何首乌的肝毒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炮制不到位。因此,在使用何首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炮制到位
古代延年益寿所用的何首乌均为制何首乌,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何首乌一定要在非铁质容器内炮制,铁元素易与何首乌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服用后易产生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此外,虽然炮制工艺看似简单,但其润制、蒸制、晾晒等关键工艺参数掌握不到位,亦会导致何首乌炮制不到位,影响其安全性。辨证施治。只有因精血不足、肝肾亏虚引起的须发早白者,使用何首乌才可能是有效的。而“少白头”等病症可能与血热等有关,由于制何首乌性微温,此类患者久用,则可能起到反作用。
避免长期、过量服用
保健食品中的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 1.5 克;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 3 克。用药时需留意身体症状。避免将何首乌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肝功能不全者、有肝病家族史者等,使用何首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624.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