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没效果所以中医都是骗人的?我们拒绝背锅

很久没在新浪微博上活跃了,只是潜水且极少发表评论。记得有次看到我经常访问排名第一的博主说自己孩子感冒发烧不去医院,因为医生肯定会开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还表达了不相信中医,开这个药就是无良医生为了赚钱。

Emmm,要是平时看到类似言论我就自动屏蔽不想争辩了,但这位博主的其它方面言论我大多都赞同,个人非常喜欢她,所以在评论中将当时正在读的某本中医书籍拍照上传,且说明小儿豉翘就如同文中的清开灵,此药是不对证(中医中的“”不同西医症状的“”)所以没效果。

本来没有期待她的回复,只是自说自话被冤枉心有不甘。没想到这个大V竟然回复了我:“我错了,中医太牛了,这里面说的话我竟然一句都看不懂!”我理解了大多数人对中医盖棺定论的原因,是因为了解得太匮乏,容易被一些图谋不轨之人带节奏。

在我出门诊时也有不少人一听吃中药就抱有排斥心态(因为理解所以我也不强求),还有一些人会直接问:“那你要给我开什么药?”,真是令我一时语塞,可能他们希望我在判断出病名后立即说个中成药吧。

然而中医本身诊疗思维和西医就不同,西医辨“”,对症下药;中医辨“”,审因用药,将人看作整体,调节的是身体阴阳平衡。比如皮肤病的患者来就诊,我判断出是哪种皮肤疾病后,并不能立马开出中药,因为中医还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还没有问情身体情况(下图附中医十问歌),没有望舌象、切脉象,无法辨证,怎能轻易说出我要给您开什么药呢?

还有些患者嫌中药麻烦,想直接吃中成药,但证型较复杂的患者也着实令我为难。中成药一般只是根据某一证型的大方向用药,而个人体质不尽相同,个人认为单纯某种中成药虽解决大方向的问题,却无法细化,总令我有种“明明可以更加精准治疗,却要选择模棱两可的办法”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本身可用的中成药种类也少,除非恰巧十分对证,否则我几乎不开中成药。

现在许多中医院都拥有配方颗粒药房,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在熬药上,且比代煎效果好,对中医来讲是很大的进步,个人认为效果和自己煎煮差不多,但也有人认为缺乏了煎煮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此问题有待商榷。

每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患者解释从中医来讲这个病是什么原因、什么证型、治疗原则,中医的五脏六腑和西医的器官不可同日而语,中医思维和西医是思维的差异,确实是个难题啊!所以中医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消除误解,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68.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