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快乐之道
颜回(公元前 521 年—公元前490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是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子七十二门贤之首。孔门十哲中,德行科之一。被视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门第一位。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
《论语》中不仅包括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也蕴含许多快乐内涵。《论语》中曾多次提到“乐”,如《论语·述而》中,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可以说是乐在其中,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便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代表人物之一。孔子曾给予颜回超高的赞扬和评价——“贤哉,回也”。
不以物喜,安贫养性乐逍遥
颜回的“乐”包括减少物质上的过多欲望,减少不必要的“争斗”,看淡得失,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将“神”养护好,才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论语·雍也》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大致意思是说:“贤德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烦忧,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德啊,颜回。”君子不因物质条件艰苦而忧虑烦心,哪怕身处困境,也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就是这样的君子。
在别人眼里,这样的生活不仅无法忍受,更别提会感到快乐了。但是,颜回却能安于清贫且十分乐观。颜回有贤德,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忍受如此艰苦的生活,还是因为他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安宁、恬淡之心,用积极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看待人生。
修身养性,给生活做“减法”
戒除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修身和养生都大有裨益。譬如,《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少年戒色 , 是说孩子在少年成长阶段,身体正是阳气充足、升发生长的阶段,要有一派生机勃勃的迹象,保护好肾精。中医里有“欲不可早”的说法,肾精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一旦流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
中年戒斗,是说中年人应该避免“勾心斗角”,否则不仅人际关系搞不好,还伤了“肝气”“脾气”。
老年戒得,是说老年人要看淡得失、适可而止。在安宁、恬淡之中享受“简单的快乐”。
知足常乐,自我调节通肝气
快乐,是一种极其平常却又非常珍贵的心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失败、失利、失误、误判等时常有之,也会导致情志的失衡、失控,内心的苦闷,有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抑郁首先影响的脏腑就是肝,而肝的疏泄不畅,也反过来导致肝气郁结,两者互为因果。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气机调达,身心健康。肝气不畅,除了要学习做“减法”,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听音乐陶冶情操;通过旅游增长见识,调节紧张的心情;也可以与亲人、朋友沟通,让肝气舒畅。
穴位按揉疏肝郁
太冲穴——排肝毒、消火气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
【做法】以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按摩穴位 5 ~ 10 分钟。
合谷穴——疏肝气、开四关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配合太冲穴使用,可以起到调和气血运行、疏肝解郁、舒缓情绪的作用。
【做法】按摩时拇指立起,以指尖点按在合谷穴处,适当用力,直至有酸胀感,并轻轻
揉动,持续约 3 分钟,换另一只手操作。
行间穴——疏肝热、利胸胁
行间穴为肝经荥穴,因其与原穴太冲穴接近,所以太冲穴的主病,行间穴也能主治。
【做法】按摩时用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 5秒钟,压到有酸感后,休息 5 秒钟再按压,一共 20 次。
大敦穴——疏肝郁、泄肝热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也是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适当刺激该穴,可以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
【做法】刺激大敦穴可以采用掐按的方式,用拇指的指尖掐按大敦穴3 ~ 5 分钟。
三阴交穴——调肝肾、顾脾胃
三阴交穴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交会的穴位,可综合调理肝、脾、肾三经。
【做法】按揉时,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侧三阴交穴,左右旋按20 次。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19.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