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当心“寒凉病”

入夏后,天气比较热,但因受凉前来医院就诊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有下列症状,说明贪凉过度了。

头紧作痛,昏昏沉沉,不舒服;颈项强痛,脖子僵硬,活动欠灵活;全身关节酸痛,有紧束感;全身肌肉酸痛不舒;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异物感;咽痒、咳嗽反复不愈;肩、背、腰部冷痛不舒;腹部隐痛不舒,大便溏泄、不成形;女性经期小腹隐痛,腰骶部疼痛不舒……

这些症状都是受凉了的表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听从老祖宗的“古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贪凉伤了阳气,受寒生病了。

夏季阳气旺,为何还养阳

中医学认为,夏季宜养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随汗泄”,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纳凉太过,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冷太过,易伤脾胃阳气,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贪凉饮冷,以防伤阳。

中医学强调“阳长阴消”“盛极而衰”“顺势而为”,从春天到夏天是“阳长阴消”的阶段。所以,阳虚的人应“顺势而为”,在春夏时注重养阳,比起其他时候,可以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春夏养阳,即所谓“冬病夏治”,这也正好合“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农谚。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宜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古人以此方法为养
生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不贪凉”是保养阳气最好的方法、

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平时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尤其是夜间,开到 26 ~ 28 摄氏度,以不出汗为度,夜间环境温度会有所下降,睡前可进行空调定时;不要在开空调的同时睡凉卧具,如石头或竹制凉席、水枕等,以免局部受凉严重;经常颈肩背肌肉酸痛不舒的人,外出乘坐公交车、地铁时,或前往空调开得很足的电影院、商场时,最好身着长裤,随身带一件外衣,既可防晒,又可防寒;频繁咽痒、咳嗽反复不愈时,穿带衣领的衣服,或围一条丝巾,减少对咽喉部的冷刺激。
一旦出现受凉的症状,喝碗热粥、姜汤,洗个热水澡、泡泡温泉,用热水泡脚,使身上出点汗;或用疏风、解表、散寒的紫苏叶、葱白、生姜、红糖煮水趁热喝,也有助于缓解
病情。此外,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保养阳气。

睡好子午觉

“胆主决断”,23 点至凌晨 1 点为子时,胆经最旺盛,此时阳气开始生发,全身气血随之而起。“心主神明”,中午 11 点至 13 点,心经最旺盛。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通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要小憩片刻,但不要超过 40 分钟。如果这两个阶段都不注意休息,就会加重阳气的损耗,使体内的阳气越来越虚。

拍打按摩背部

很多朋友都知道空调、风扇不可对面部、腹部直吹,便因此常常背朝凉风。这样其实也是不对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为阳气之所,也需要好好保护。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按摩,有助于经脉畅达,阳气通行,护卫全身。拍打手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 5 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操作 1 次。同时,可选择阳光充足但不暴晒的上午(夏季上午的 9 ~ 10 点),晒晒后背。

足浴保健

人体头部及上半身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阳气较上半身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尤其是双脚,是保暖的重点。而很多人在夏季身着短裤、凉鞋,在高温环境中并无大碍,但若在空调充足的室内,便有损伤下肢阳气的风险。中医有“病从脚起”之说,经常用热水泡脚,可助阳气生发。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50.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