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儿童斑秃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瘢痕性脱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学龄期,亦可2岁前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成反比。儿童期发病往往进展快、病情重、易复发、多合并过敏,容易发展为全秃或普秃。儿童斑秃作为斑秃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近年来,儿童斑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影响患儿美观,严重者甚至造成患儿的心理障碍。

中医对斑秃的认识

中医称斑秃的活动期为“油风”,稳定期为“鬼舔头”。《外科正宗油风》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 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痒如虫行,俗名鬼剃头。”

相对于成人,儿童的生理病理有其特殊性,其生理病理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主虚。”基于以上理论,儿童斑秃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故儿童斑秃的病因可以从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入手。

先天不足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若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毛发则失其濡养而干枯脱落。

后天失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才充盈。小儿脏腑娇嫩,稚气未充,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无源,毛发失其濡养之源,故可形成斑秃。

中医辨证施治

肝肾不足证

以六味地黄丸为核心组方加减,中药如熟地黄、山药、酒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侧柏叶等。

脾气亏虚证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 、升麻、柴胡、防风等。

血虚夹瘀、夹风证

一方面,气血推动无力,易致血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久虚久瘀而加重斑秃;另一方面,血虚则会导致外风乘虚而入或内风自生,内风及外风皆可致使瘙痒等不适感的产生。方药常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外治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治法能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以治本,而外治法直接针对患病部位用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使药效直达病所以治标。两法配合应用能起到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的作用。

针灸治疗

用梅花针叩刺头部脱发区、督脉、百会、四神聪和头维等穴位,以稍微出血为度。研究表明,梅花针叩刺 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脱发区血液循环,刺激休止期毛囊,使其恢复生长之效。

头部按摩

头部保健按摩以疏通经络、镇静安神、活血生发,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头皮按摩的具体方法为双手指腹垂直于头皮,从前发际线到后发际线,沿着经络走行方向轻轻叩击,从正中开始,并逐渐向两 侧移动,叩击按摩整个头皮,每次5min,早晚各1次。也可用木梳或牛角梳反复梳理头发和头皮。

耳穴压丸治疗

取肺穴:推动气血运行,利皮毛;心:宁心安神;肾:益精荣发;内分泌:通经活血;肝穴、脾穴:益气养血润发;神门:调和营血。诸穴合用,使风邪清,气血运行畅,补养精血促使毛发生长。

调护

注意日常饮食、生活习惯

孩子容易偏食、挑食,从而可能会导致微量元素的缺乏、钙质的缺乏等,因此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蛋白质、钙、铁、锌和E族维生素的食物;平时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帮助钙质的吸收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勤洗头发,保持清洁。

帮助孩子放松身心

因为小孩子对于斑秃的认识是比较少而模糊的,所以无论是在治疗时还是日常的护理中,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调节负面情绪,促进保持平和心态。

家长调整心态

作为家长更需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和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因急于治疗而忽略孩子的情况。当儿童出现斑秃后,家长们不要着急,应及时带孩子去检查、治疗。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58.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