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伤口是正常皮肤在外界致伤因子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正确的评估伤口、对伤口进行分期处理,并选择合适的敷料及处理方法是决定伤口愈合速度的关键。
伤口的分类
根据伤口愈合时间长短:急性伤口、慢性伤口;根据伤口及软组织的解剖深度:浅伤、半层伤、全层伤;根据受伤的原因:机械性或创伤性伤口、热损伤和化学性损伤伤口、溃疡性伤口、放射性损伤伤口;根据颜色:红色、黄色、黑色、混合伤口。
急性伤口
指突然形成且愈合较快的伤口,此类伤口愈合方式通常为一期愈合,如择期手术切口;
慢性伤口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组织损伤,其愈合过程大于8周的伤口,如溃疡性伤口。
欧洲创面RYB分类方法将二期或延期愈合的开放创面(包括急性和慢性创面)分为红、黄、黑及混合型。
红色创面
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期、增生期或成熟期,涵盖了伤口愈合过程的任何阶段;
黄色创面
包括的颜色从黄色到白色以及灰色,主要是黄色的脂肪、白色或灰色的肌腱,是感染创面或含有纤维蛋白的腐痂,无愈合的倾向。此阶段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菌增殖,易发生感染,影响愈合的时间与质量。如何清除坏死组织与控制感染是本阶段的重点;
黑色创面
主要是全皮层皮肤坏死形成的厚而干的焦痂,颜色范围包括黑棕色及棕褐色,含有坏死组织,同样无愈合倾向。此期需要采用各种积极手段清除坏死焦痂和黄色的坏死脱落物,保护创面直至愈合。
创面的愈合是由黑到黄,再到红色的变化过程,同时慢性创面可能同时存在黑、黄、红的情况。
国际伤口程度分类方法
伤口程度分类方法是由国际造口治疗协会及美国国家压疮学会所共同制定,适用于各类伤口,包括压疮。
第一期
皮肤完整,出现以指压不会变白的红斑印,可以通过护理措施来矫正这种情况。
第二期
表皮或(及)真皮的部分损失,尚未穿透真皮层, 伤口底部呈潮湿粉红状,很痛,没有坏死组织,出现表层的破皮,水泡,或有小浅坑(痛的原因:真皮的神经末梢接收器被暴露在空气中)。
第三期
表皮及真皮全部损失,穿入皮下组织,但没有穿透筋膜,尚未至肌肉层 。出现中度深凹,可能有坏死组织、死腔、渗出液或感染。伤口底部不痛,因神经受损 。
第四期
广泛的破坏,穿透皮下脂肪至筋膜、肌肉或骨头 。可能有坏死组织、潜行深洞、瘘管、渗出液或感染,伤口底部不痛 。
伤口的处理方法
第一期的伤口
第二期的伤口
第三期的伤口
第四期的伤口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63.html


缙哥哥
我看到原标题是《文本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Nono@缙哥哥
这阵子网站出问题了,正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