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微生态的炎症性皮肤病和衰老

皮肤微生态是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皮肤细胞及其分泌物与免疫系统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

皮肤微生态与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衰老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以皮肤微生物失调、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和免疫失调为特征,炎症性皮肤病包括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银屑病、痤疮等。

皮肤微生态

皮肤微生物群主要组成有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最常见的属包括葡萄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及丙酸杆菌属。

皮肤表面种类丰富的微生物阻止病原微生物定植 ,通过限制致病菌生长发挥免疫作用。

皮肤共生细菌产生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能和人 AMPLL-37 协同作用,选择性杀死 AD 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皮肤抗菌肽

皮脂腺提供了皮肤 90%的表面脂质,这些皮脂、表皮细胞以及水形成了具有滋润作用的皮脂膜;

皮脂膜内含有的游离脂肪酸、AMP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形成了皮肤屏障,起到控制微生物定植的作用。

皮肤微生态免疫系统

皮肤微生态由微生物群、生理结构和免疫系统共同组成,其中,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作为信号影响宿主免疫反应,角质形成细胞则直接参与先天免疫,两者在调节皮肤免疫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皮肤微生物、结构及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的关键,这种稳态一旦被打破可能会对皮肤健康造成影响。微生物失调不仅导致皮肤结构改变,还使先天免疫和细胞因子响应,介导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衰老的发生、发展。

皮肤微生态与AD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异常定植介导 AD 的进程,对皮肤结构和炎症反应有重要影响。病情严重的AD 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升高,导致表皮增厚、Th2细胞与 Th17 细胞的扩张,促进 AD 的发展。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达 α-毒素、蛋白 A 及促炎脂蛋白,破坏角质形成细胞,触发并加剧炎症反应。

皮肤微生态与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皮肤的厚壁菌门水平较高,变形菌门水平较低。银屑病展现出与皮肤主要菌门、菌属的共生失调有关的趋势。

 IL-17A 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L-22 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这些炎症介质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了银屑病的全身炎症特征。

皮肤微生态与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 acnes)定植、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与毛囊上皮角化过度及炎症是其发病机制。

皮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 P. acnes 之间的平衡才可能会导致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重新分类更名为痤疮角质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 acnes)

痤疮可能是C. acnes通过CD4 + T细胞分泌的 IL-17A、IFN-γ 响应 Th17/Th1 反应的疾病。

皮肤微生态与皮肤衰老

衰老细胞的累积也是炎症的一个因素,真皮中衰老的成纤维细胞分泌 TNF-α、IL-6,并通过增加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 HLA-E 的表达,抑制针对衰老细胞的免疫反应,使衰老的成纤维细胞不断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炎症性皮肤病(如 AD、银屑病、痤疮)的发病机制,不仅受到局部皮肤微生态的影响,还可能与肠道的间接调控有关。

皮肤微生物平衡

微生物平衡主要通过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恢复菌群和免疫的平衡。皮肤共生菌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从健康受试者皮肤收集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菌株不仅能有效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使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促进上皮稳态恢复 。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的化妆品能够改善皮肤脂质屏障和皮肤干燥 。

乳杆菌(Lactobacillus L.) 用于银屑病动物模型能够改善红斑,减少相关免疫细胞的表达。

皮肤微生物与光疗法

法通过影响细胞因子或者自由基的产生,发挥抑制皮脂腺分泌、杀灭细菌、抗炎的作

用。

AD 患者使用紫外线 B 治疗后,皮肤表面葡萄球菌群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的产生被抑制,使其产毒能力下降。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71.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