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而保留下来的一组跨膜受体蛋白,可选择性地识别广泛的微生物成分及组织损伤释放的内源性分子,是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其与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天然免疫与TLR
近期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系统也可通过病原相关的分子识别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靶位特异地高效识别自我与非我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不必要的白体代谢产物。哺乳动物中这种PAMP识别的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ngnition receptors,PRR)。若此种PAMP识别失败,则可引起免疫应答延迟、病原体入侵。
现今证实的天然免疫系统3种主要PRR(Toll样、Nod样及RIG-Ⅰ样受体)中,TLR是迄今研究较早且重要的PRR。2011年全世界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即授予了3位在TLR的发现及功能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使其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
TLR是天然免疫系统的第一感应器,也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桥梁。其由一大类跨膜糖蛋白受体组成,目前已发现哺乳动物中其家族成员有10余个,主要分布于可启动初始免疫应答的20多种细胞胞膜、质膜、内质网及包涵体膜中。其外功能区的亮氨酸重复片段可介导PAMP选择性识别各种病原体的脂质、脂蛋白、核酸以及机体自身异常代谢产物,从而起到鉴别自我及非我的目的。
TLR与PAMP识别后可活化细胞内特异性信号通路,启动强大的特异性天然免疫应答,并激发后续获得性免疫反应,诱发大量防御基因表达,起到诱导炎症、组织修复再生等功能。
TLR信号主要通过骨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依赖通路诱导炎症因子产生,以及Toll/IL-1 recepto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FN—beta(TRIF)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IFN)产生,二者生成的平衡决定了人类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因此,对TLR的激动或负性调控在诱导机体免疫应答防御外侵或抑制过度及有害免疫损伤中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1774.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