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忌口

这周元旦假期刚过,出门诊时连着遇到好几位患者出现急性过敏性皮肤病,一问大多都在过节期间吃香喝辣。而大多数患者我都会劝他们不吃辛辣、不饮酒、不吃海鲜。在看中医时,无论一些内科或外科疾病,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被中医要求忌口。

有的人说中医忌口是信口拈来,毫无依据。其实大错特错,这是为什么呢?中医称“药食同源”,我们的饮食和药物对疾病有共同的影响,食品和药物同样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中医治病不单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起作用,而且要通过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阴阳不平衡)。

中医古籍《伤寒杂病论》就已有忌口的思想: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就提到,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又提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金匮要略》中又设置了”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篇章,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通俗地讲,比如针对热性疾病,我们用寒、凉的药物,所谓”热者寒之“;针对虚性的疾病,我们用补益的药物,所谓”虚者补之“,这是中医治病的大方针和策略。药物和食品同时具有四气五味的特征,如果是虚证的患者,我们除了用具有补益性质的药物,还可能用具有补益性质的食品来进行治疗。

一些常见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玫瑰糠疹、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丹毒等等无论是过敏性还是感染性皮肤病,大多属于”血热“范畴的,我们就不宜使用温热性质的药和食品,比如干姜、茴香、韭菜,还有前面提到的辛辣刺激食品。此外,五味——酸、苦、甘、辛、咸,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再比如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摄入甜味(甘味)的食品,就会增加脾的负担,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疾患,所以当然需要忌口,这也和西医的思想不谋而合。

对于皮肤病,经常有患者问怎么忌口?

其实忌口不能一概而论,从大方向来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腥膻食物:海鲜、牛羊肉

2.刺激性食物:辛辣、烟酒

3.根据疾病不同,要有所选择地忌口

比如痤疮患者,面部有红肿、丘疹、油腻,大多喜爱油炸甜食这些高热量食物,平时应该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

过敏性疾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过敏原,避免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

光敏性皮肤病,比如光敏性皮炎(经日光照射后出现皮肤红肿痒痛等反应),要避免食用一些光敏食物,比如柠檬、荠菜、芹菜叶、香菜等。

最后,过度忌口不可取,有些人连鸡蛋、牛奶都不敢喝了,甚至只吃素,连基本的营养都无法保证,使身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正气不足,无法抵抗外邪,最后导致身体状态不佳,疾病康复延迟。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体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指定药物及饮食方案,不要盲目忌口。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235.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