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闷出的皮肤病

  “摘下面具,自由呼吸”是战胜疫情的美好愿景,然而目前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持续的疫情使口罩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口罩在帮我们隔离病毒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小烦恼,门诊不乏因为口罩闷出皮肤病的患者。压痕、过敏、爆痘等诸多皮肤问题,都是让人“闷闷”不乐的尴尬事情。

口罩会引起哪些皮肤问题?

口罩下的皮肤病大致可以分为物理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和其他类型的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主要是指由于口罩的持续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红斑压痕、水疱、糜烂等皮肤物理性损伤。

另外,由于口鼻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会造成局部皮肤纹理软化、起皱、脱皮等皮肤浸渍的表现。

过敏性皮肤病是由于对口罩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比如金属鼻夹条等,产生了过敏反应,可能引起面部皮肤的红肿瘙痒、起皮疹等反应。

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由鼻腔呼出的湿气和说话时的飞沫引起,导致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螨虫等过度繁殖,从而加重局部毛囊炎或其他相关皮肤病。有些人所说的“口罩痘”,其实是由于油脂分泌过多,口罩下局部螨虫和细菌繁殖过度,导致痘痘加重。

其他类型的皮肤病主要指原有的一些面部疾病因长期佩戴口罩而刺激加重,导致局部灼烧、潮红、瘙痒甚至肿胀,一般表现为玫瑰痤疮、面部皮肤敏感、脂溢性皮炎等。

如何预防口罩“闷”出皮肤病?

戴口罩虽然可能伴随皮肤疾病,但是为了防疫和我们的生命健康,口罩仍然是必须的措施,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小措施,减少皮肤病发生的几率或减轻症状。

定期更换口罩

安全情况下可以把口罩拿下来,让皮肤透透气。最好每四个小时更换一次,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每天要换一个新口罩。

清洁皮肤,但不要过度清洁

皮肤存在生理性污垢,并且会接触到很多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过敏原和微生物,而这些又容易被口罩“闷”在脸上,所以做好合理清洁很重要,建议每天用温水洗脸,选用温和不刺激的洗面奶,每天一两次即可,根据不同肤质选择不同质地的洗面奶,找到适合自己皮肤的护肤模式。过度清洁不仅会刺激油脂的分泌,还可能对脆弱的皮肤造成屏障破坏,为其他皮肤疾病埋下隐患。

做好保湿和防晒

很多人觉得带了口罩就可以防晒,且湿气会包在里面,不需要再进行保湿、防晒等工作,这是错误的!口罩不能代替保湿剂与防晒霜,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霜剂(干性皮肤)或乳液、凝露(中性或油性皮肤)的保湿产品,同时选择水润轻薄的防晒霜,涂上待吸收完全后再戴口罩,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膜层,来保护皮肤。

选择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口罩

这样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头面部和口罩边缘接触的部位,可以适当涂抹一些润肤乳或维生素E乳膏滋润皮肤、减轻摩擦。如果出现了过敏、爆痘等皮肤问题,应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证睡眠,适当护肤,减轻皮肤负担,若皮疹严重或有渗出糜烂现象,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357.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