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是什么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针对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病有明确疗效。但是,抗组胺药物也有诸多嗜睡、心脏毒性、致畸等不良反应。

组胺的来源和代谢

组胺的前体是氨酸,鱼虾海鲜中组氨酸含量丰富,以颗粒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组胺最主要的代谢场所是皮肤

抗组胺药的药理作用

1. 竞争性抑制 H1-R, 拮抗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上升,减轻皮肤的红斑水肿: 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

2. 抗 5-HT(五羟色胺),慢反应物质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 抗炎、止痒止痛

3.修复皮肤屏障

抗组胺药的适应证

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几乎所有的第一代抗组胺药都有):以吩噻嗪类(异丙嗪),哌嗪类,哌啶类(赛庚啶),乙醇胺类(苯海拉明)为显著表现:嗜睡、疲倦、乏力、注意力、认知力下降此种反应可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耐受,但药效亦随之下降。个体的差异较大。

2. 中枢兴奋作用(羟胺类:羟嗪、扑而敏为报告药物)儿童及少数成年人可有,过量/正常剂量下发生。表现:精神兴奋、易激动、失眠、甚至导致抽搐、癫痫 ;

3. 胃肠反应(轻度,常见):表现:较轻度的口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一般可以耐受 ;

4. 抗 5-羟色胺作用:刺激食欲: 体重上升(长期服用赛庚啶);

5. 抗胆碱作用(异丙嗪、赛庚啶、苯海拉明作用显著)

阿托品样反应:口干、心悸、视力模糊、排尿困难: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

6. 致敏作用:局部外用易发生;可导致固定型红斑、荨麻疹、麻疹/猩红热样药疹 ;

7. 其他:心脏毒性、血液系统、致畸作用。

抗组胺药的注意事项

1. 昏迷,已服下大量中枢神经系抑制剂者,癫痫或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或禁用;

2. 注意职业禁忌。驾驶、高空作业或其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人员慎用;

3. 勿与酒精或者其他镇静药同用;

4. 异丙嗪、赛庚啶、苯海拉明具有抗胆碱作用,避免与多虑平同用;慎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5. 可产生耐药,长期使用最好将不同种抗组胺药加以配伍;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组胺药可增强治疗效果, 所选的几种药物应属于不同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觉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时间用药者,应在见效后逐渐减量维持,或症状完全控制后再服一段时间,可减少疾病复发。

6. 皮肤过敏试验前 1~2 天内避免使用,否则影响结果。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405.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