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酸(化学剥脱术)需谨慎!
在医美学术交流群中看到别人分享的图片,在家自行刷75%的酸后面颊大面积色素脱失。以前也听说过自己用酸点痣、点雀斑留疤的事情。无知是变美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在进行这些行为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呀!
什么是刷酸
酸性物质作用于皮肤角质产生剥脱效果,也叫“化学剥脱术”。可以用来治疗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皮肤光老化、角化性疾病(毛周角化病、鱼鳞病、皮肤淀粉样变等)、炎症后色素沉着、痤疮瘢痕等,是一种非常古老和有效的手段。普通消费者和患者也很熟悉这类产品,在我国,家用的化妆品中添加“酸”的浓度是有严格的限制要求的。其中,α-羟基酸的浓度不能大于6%,产品标签上应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水杨酸的浓度不能大于2.0%,产品标签上应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但跨境电商的产品不属于我国化妆品法规的管辖,所以也能在市面上看到很多浓度超过相应限制的产品。但只要符合原产国的商品标签规定也是合法的,不过需要提醒消费者和患者注意防范高浓度酸的风险。
刷酸的风险
刷酸时会出现的反应
刷酸时,皮肤会出现微红、痒、痛、灼热等。刷酸前为避免积酸还需要使用凡士林屏蔽眼角、口周、鼻翼。刷酸后要立刻降低皮温,彻底清洗面部,日常避免高温环境,注意保湿和防晒。
刷酸的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红斑、水肿、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瘢痕、感染、接触性皮炎、粟丘疹、接触性荨麻疹等。术中及术后即刻出现的红斑、刺痛、烧灼感等不适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可自然消退。若红斑持续时间超过3 周或伴有水肿、渗出,则可能增加患者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的风险,必要时可以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配合冷喷、冷敷以及应用医学护肤品等对症处理。化学剥脱术后护理不当(尤其是未能按要求防晒)会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若出现色素沉着可外用氢醌、维A 酸等,多数患者3 ~ 6 个月可恢复。
刷酸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不切实际的预期;一般状况差,精神病患者或情绪不稳定者,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对化学剥脱制剂或其成分过敏;瘢痕疙瘩病史; 皮肤敏感状态,施术部位患有接触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或活动性单纯疱疹、脓疱疮等感染性皮肤病,或未愈合的创面;术后不能严格防晒者。
相对禁忌证:近3个月接受过激光、冷冻及其他形式(各种类型)的皮肤磨削术者;半年内有口服维A酸类药物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慎重治疗。
刷酸的分类及在皮肤科的应用
浅层化学剥脱剂
②β 羟酸(beta hydroxyacid,BHA),如水杨酸。水杨酸提取自白桦、冬青叶和柳树皮,具有温和的镇痛、抗菌、溶解角质的作用。常用浓度10% ~ 30%。
③辛酰水杨酸(lipohydroxy acid),水杨酸的脂溶性代谢物,溶解角质的能力强于水杨酸,常用浓度为5% ~ 10%,同样具有抗菌、抗炎、溶解角质的作用。
④Jessner溶液,100 ml 溶液中含有水杨酸、雷锁辛和乳酸各14 g,常用于浅表剥脱,也可用作三氯醋酸化学剥脱前的预处理。雷锁辛(resorcinol)即间苯二酚。雷锁辛具有角质松解和杀菌作用,10% ~ 50% 的浓度可用于治疗痤疮、痤疮瘢痕、化脓性汗腺炎和黄褐斑等。图7和图8是一些刷酸的基础研究,包括除皱和增强皮肤屏障的可能性。
中层化学剥脱剂
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可使表皮蛋白沉降而产生“白霜”,反应迅速,无需中和。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化学剥脱剂使用。分为高浓度(> 50%),中浓度(35% ~ 50%)和低浓度(10% ~ 30%)。可用于治疗痤疮瘢痕、水痘瘢痕以及睑黄瘤、病毒疣等。
刷酸后的护理
术后即刻使用保湿面膜或冷喷、冷敷处理,缓解皮肤的刺激不适。
术后7日内洁面建议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不要用清洁力很强的皂基。避免高温环境,如热敷、泡温泉、蒸桑拿等。
严格防晒,注意保湿。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473.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