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妊娠结局相关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
炎症性皮肤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皮肤组织破坏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白癜风、天疱疮等。这些疾病有共同的特点:
(1)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
(2)影响因素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3)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
(4)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5)病程长。
由于妊娠妇女激素水平、免疫、代谢等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孕妇本身皮肤病病情变化,也可能影响胎儿甚至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对于妊娠妇女患有皮肤病应当重视合理的治疗和干预。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占所有妊娠期皮肤病的36-49%,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在妊娠状态下,防止胎儿排斥反应,降低流产的风险,机体Th1/Th2细胞免疫平衡向Th2偏移;由于AD发生以Th2细胞为主的免疫炎症,因此在妊娠期特应性皮炎孕妇可能出现病情加重。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AD本身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AD可能会使母亲和胎儿患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例如疱疹湿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AD病情的恶化也可能导致孕产妇出现焦虑、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妊娠期间应积极控制疾病可以有助于孕产妇和胎儿健康。
目前认为,适当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NB-UVB光疗可在妊娠期间是相对安全的。如果局部治疗难以控制病情,也可以在权衡风险后考虑全身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硫唑嘌呤。
银屑病
银屑病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其中女性患者中有四分之三在育龄期及育龄期之前被诊断。与AD不同的是,由于银屑病以Th1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因此约有50%的银屑病孕妇在妊娠期得到缓解,而约65%的患者在产后病情出现恶化。在丹麦和瑞典的一项队列研究中,共纳入了6103名银屑病孕妇及8097名新生儿,发现银屑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剖腹产的风险增加有关;且严重银屑病与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风险增加,及上述其他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银屑病妇女孕前肥胖、吸烟、患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比例增加,也增加了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妊娠期脓疱型银屑病(PPP)是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亚型,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现,在红斑鳞屑基础上出现成群的脓疱,从躯干向四肢、头面部发展;同时可伴发全身症状,如发热、腹泻、手足抽搐和神志不清;甚至出现红皮病,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性感染、脓毒症等。PPP对胎儿也有显著影响,包括胎盘功能不全、胎膜早破、早产、宫内生长受限和死产的风险,应密切监测、早期识别、积极干预。
妊娠期间局部治疗可选择保湿剂和润肤剂作为一线基础用药,适当使用弱中效糖皮质激素相对安全,NB-UVB作为二线治疗相对安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属于C类妊娠用药,生物制剂属于B类妊娠用药,其中IL-17抑制剂和TNF-a抑制剂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择。
荨麻疹
有多中心队列研究显示,妊娠期间51.1%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认为病情好转,28.9%的患者病情加重,荨麻疹加重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或妊娠早期,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前无血管性水肿、孕前及孕期未进行治疗、出现诱发因素等。荨麻疹病史的妇女可能因妊娠期的感染、口服药物、某些食物、注射疫苗、接触防腐剂等诱发急性荨麻疹发展,可能因物理因素、慢性感染、精神因素、慢性炎症性疾病等诱发慢性荨麻疹发作。
尽管由荨麻疹导致的组胺水平升高在妊娠期的负面作用并不可知,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在孕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系统用药,应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必要时可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更倾向于推荐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和左西替利嗪,迄今为止并无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导致胎儿发育畸形的报道。奥马珠单抗对抗组胺药物抵抗的难以控制的荨麻疹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妊娠期使用不会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的几率增加,安全性较为可靠,可以作为三线治疗药物使用。
白癜风
白癜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约为0.5%~1%,近一半患者在20岁之前发病。有研究通过调查86名白癜风孕妇,发现有17.54%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加重,66.66%的患者病情稳定,12.8%的患者有好转。台湾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患有白癜风的女性流产的风险更高;然而,其他围产期并发症(如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宫内生长迟缓、死产和先兆子痫/子痫)的风险没有增加。
目前,对妊娠期白癜风的治疗干预措施有限,主要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光疗,特别建议妊娠妇女光疗的同时补充叶酸。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AIBD)是一类由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的皮肤和/或粘膜出现大疱性疾病,其中最常见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在对49名寻常型天疱疮(PV)孕妇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37%的孕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PV,高达10%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天疱疮和围产期死亡)。另一项对1979年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66%的PV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恶化,28%的患者病情稳定,6%的患者病情好转;33%的患者出现了妊娠不良结局,如新生儿天疱疮、围产期死亡或流产。
由于妊娠期间药物的潜在不良风险,一般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氨苯砜相对安全,但此类药物仍属于妊娠C类用药;吗替麦考酚酯、多西环素和利妥昔单抗在妊娠期是禁忌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每年发病率为4-35/10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龄女性。既往研究显示,SLE患者孕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包括母亲风险(病情加重、肾脏疾病进展、妊娠期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先兆子痫)以及胎儿风险(流产、胎儿宫内死亡、宫内生长受限和早产)。此外,许多用于治疗SLE的药物已经证明或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如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华法林和免疫调节剂等。
因此,谨慎选择妊娠时机可以显著改善SLE患者的妊娠结局。在疾病非活动期妊娠可降低妊娠期间红斑、流产、早产、宫内生长受限和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不良风险。大多数避孕措施是安全的,但抗磷脂抗体阳性或存在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方式;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禁用节育环或醋酸甲羟孕酮;此外雌激素可能会与霉酚酸酯、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华法林等药物相互作用,需谨慎选择。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495.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