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说课“第一次打交道

多年前家人就问过我想不想当老师,我自始至终极力拒绝,因为某些自身原因(说来话长,以后可以单独写一篇关于讲话的心路历程),对于面对许多人的场合我都曾经非常排斥,哪怕在半年前都是这个状态。在机缘巧合或者说自己意识到不得不走向教学这条路后,在近期较频繁地进行了锻炼,加之自我意识型态的改变,竟然从教学中找到了乐趣。

和”说课“第一次打交道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医院的硬性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赛,半推半就的我有崩溃大哭想过辞职(可见以前对于讲课这件事的恐惧程度),到今年已经从科室的初赛、教研室的复赛、院级初赛和复赛,前前后后也参加了三四回,化被动为主动,打破内心障碍,从不得不做变为主动去做,必须给自己点个赞。

进入正题,往年的教学比赛大多是5分钟说课加10-15分钟教学演示,对于完全没正式给大学生讲过课的我就要去参加比赛无疑是莫大压力,教学演示从自己绞尽脑汁按部就班去讲到后来照葫芦画瓢像老教师们学习了一些方法,可以说基本的教学方式学得七七八八,重点不是一味地将知识罗列出来抛给学生,而是利用一些新颖的形式比如讲故事、讲病例、取类比象、提问讨论等等来更灵活地展现课程内容。

当然我的经验也不足,知识掌握了基本方法,还需要以后在历练中慢慢摸索。而说课更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名词抑或是动词,最初接触只是因为教学比赛细则上的一句“要求5分钟说课”,我满脸问号,还是查阅了一些文献,看过一些PPT后才知道说课的定义。说课,是指说课教师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着同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如何教,而且要精辟地揭示为什么这样教.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从一开始看自己教研室的老师如何说课,摸索着网上的说课PPT模板,套用了一些句子,马马虎虎做了5分钟说课,就像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硬着头皮表演一遍。到这次最后在院里选拔要去大学参加比赛,突然通知我们要准备且只准备15分钟的说课,这下集体迷惑了,我的内心OS:说大话一下说15分钟??无奈任务压身,只有不到5天时间,看着比赛大纲上写着“说课内容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对于教学实践经验为零的我来说,只能化焦虑为行动啦!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搜文献、搜视频,整理出一条脉络,把那些“大话”算是完整安装上去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初中级组(我是小豆包)几乎跟我差不多就这么讲了下来,直到一位老师把自己教学的PPT融入到其中,没说到一项“大话”时,都会匹配着解释实际上是怎么讲授这部分内容的,那一刻我才大开眼界,原来说课是可以把讲课内容融入进去的!但又不是单纯讲一遍课,而是总结自己怎样来讲,比如为学生提出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释的,准备了什么教具,甚至还有把自己做的模型发给评委每人一份,我直呼太妙了!

有实战经验的高级组老师就是与众不同,不仅教学方式新颖有趣,思维缜密,层层推进,还会增加许多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在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上还进行现场模拟演练,以及最后展示自己科室的科研创新内容,整个课程设计非常完整且有逻辑,虽然没有直接讲课,但光是听说课内容就让人迫不及待想听他们到底是怎样讲的。

“姜还是老的辣”这话没毛病,没个十几年、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无法做出这么优秀的说课,而我也很幸运不仅在这种大咖云集的场合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更是向大家学习了教学方法,为以后进行教学活动默默埋下了种子。从排斥一件事到逐渐喜欢,想要深入了解,中间只差自己的心态转变和硬着头皮也要上的勇气,把抱怨、恐惧、焦虑的时间都用来一步步行动、实践,每次都有每次的收获和进步!

除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要记住专家对自己的夸奖,语态和教姿、语音表达是我的优势,以后要多加利用,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完善,也许我会从一个排斥当老师的医生变成热衷于传授知识的医生呢!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60.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