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糠疹——容易和白癜风混淆的皮肤病
白色糠疹(Pityriasis alba,PA)又称面部单纯糠疹、链球菌糠疹、特应性皮炎假白斑、链球菌红斑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3至16岁的儿童,发病率从1.9%到5.2%不等,但在肤色较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PA是一种慢性的、多阶段的疾病,常可自发缓解。尽管有许多假说,但PA的特定病因还没有明确。
白色糠疹发病因素
PA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龄、深色皮肤和特应性皮炎。
由于皮疹的位置通常在阳光暴露区域,PA常常与过度暴露于阳光中联系在一起,其机制可能与过度日光照射促进急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最终导致黑素细胞凋亡有关。
此外,一些个人卫生习惯与PA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长时间、频繁的沐浴、机械性的去角质和其他类似的治疗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病变的发展。
白色糠疹临床表现
PA是一慢性、多阶段的疾病,典型的PA早期表现为边缘隆起的红斑,通常持续数周,之后红斑完全消退,留下直径约0.5-2cm边缘清楚或不太清楚的轻度色素减退斑,伴有干燥性糠秕状白色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伴有轻微瘙痒,皮疹多见于面部,少数可在颈部、躯干及四肢,病变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并自发消退,偶尔复发。
临床变异分型
泛发型(Extensive Pityriasis Alba, EPA)和色素型(PigmentingPityriasis Alba,PPA)。
EPA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变异型,常影响青少年和青年人,女性更常见,皮疹直径>2厘米,皮损呈泛发性、对称性,常累及颈部、躯干、肩部和上肢伸侧,EPA治疗周期比经典的PA长。
PPA更罕见,主要见于南非共和国和中东的非高加索人群,高加索人中没有PPA病例的报道。PPA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且通常为女性。其特征为皮疹中央为蓝色的色素沉着斑,周围有一圈色素减退斑,表面覆有少许鳞屑。皮疹常为多发,直径约1.5厘米,好发于前额和脸颊,PPA经常与肺炎球菌和真菌感染共存,对治疗反应比较好。
鉴别诊断
PA需要与其他一些色素减退性疾病及红斑鳞屑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也可改善PA皮损,长期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不推荐使用。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664.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