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VS敏感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和玫瑰痤疮,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识的地方,在评价/诊断标准上,两者也有很多关键词雷同:玫瑰痤疮主要特征的潮红和红斑,以及次要特征中的灼热或刺痛,正好也是敏感性皮肤的诊断要素,要准确辨别敏感性皮肤和玫瑰痤疮对于皮肤科医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两者临床上到底要如何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
临床特征
阵发性潮红;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肥大
除了以上主要表现外,也可出现次要表现,如皮肤敏感症状、水肿、皮肤干燥、眼部表现,临床需留意。完整熟练地识别以上表现是进行准确诊断的基础。
具体诊断标准: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诊断标准也是必备条件:面中部(面颊、鼻部、口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持续三个月以上),且温度变化、情绪波动或紫外线照射等因素会影响面中部潮红的程度。同时要排除因外用或内服药物等明显诱因而引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的面部潮红或红斑。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条件:①面部皮肤出现灼热、干燥、疼痛或瘙痒等主观症状;②面中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③面中部可见丘疹、丘脓疱疹;④以鼻背为主的肥大增生改变;⑤眼部症状(包括瘙痒、疼痛、视物模糊、异物感等自觉症状)。
只要是必备条件加上一条以上的次要条件就可以诊断为玫瑰痤疮,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只要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含义,就可以达到准确诊断玫瑰痤疮的目的。
敏感性皮肤
总结
其次,还要关注到的就是年龄问题,如果是年纪很轻的患者,就不要轻易诊断为玫瑰痤疮,需要我们慎重比对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做出鉴别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玫瑰痤疮也常常与敏感性皮肤或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湿疹/特应性皮炎合并存在,临床上还需我们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灵活准确地诊断。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688.html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688.html
THE END
二维码
打赏


鸟叔
鸟叔来串门,通过虫洞穿梭至此,期待回访!
Nono@鸟叔
谢谢!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