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的中医治疗
单纯疱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簇集水疱,自觉灼热、痛痒等。中医辨证的要点是新发皮疹色红,刺痒灼热者为肺胃风热;皮疹反复发作者,皮疹色红,伴潮热盗汗,口干心烦者为阴虚内热证;皮疹色淡,伴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者为肺脾气虚证。
中药外治
单纯疱疹基本损害为簇集的红斑水疱,外治应以干燥收敛为则。水疱未破者予解毒消疱散水调外涂,创面糜烂渗出者予解毒消疱汤湿敷。
解毒消疱散
黄连10g,生大黄10g,人工体外培育牛黄0.3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干燥,消疱止痛。适应证:单纯疱疹之红斑水疱者。方解: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研粉外用治疮毒;生大黄,《本草新编》载其性甚速,走而不守,推陈致新,导瘀血,破癥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人工牛黄清热解毒效更优,善治一切痈疽疔毒。黄连、生大黄、人工牛黄合用水调外涂皮损,共奏解毒消疱止痛之功,促进水疱吸收、干燥、结痂。
调剂要领:取解毒消疱散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装器皿,备用。应用时,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解毒消疱散放入药杯中,一边加入生理盐水或纯净水一边搅拌,调解毒消疱散成稀糊状,比牛奶稍稀即可。使用要点:以无菌医用棉签或无菌毛笔蘸调好的解毒消疱散,均匀涂抹至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隐约能看见皮损为度。涂抹太薄,影响疗效;涂抹太厚,导致干裂不适,并且不利于毒邪外泄。
解毒消疱汤
马齿苋30g,金银花30g,大青叶30g,黄柏30g,透骨草10g,细辛3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清热解毒,消疱止痛。适应证:单纯疱疹之糜烂渗出者。方解:大青叶、金银花为君药,清热解毒;马齿苋、黄柏为臣药,解毒燥湿止疱;透骨草,《灵秘丹药笺》载其“疗热毒”,外用具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活血、止痛的特点;细辛辛温走窜,温经通络,引药直达病所。
调剂要领:取解毒消疱汤配方颗粒1剂,放入1 000ml药杯中,加入500ml 40℃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根据皮损面积取相应大小无菌纱布,浸泡于解毒消疱汤中。使用要点:取浸泡于解毒消疱汤中的无菌纱布6~8层,稍稍拧一下,以纱布欲滴水未滴水状态为佳,然后展开纱布轻轻湿敷于皮损处,若纱布干燥,及时更换之,每次湿敷20分钟,每日2次。
注意事项
涂药时注意药物浓度,不宜过稠过稀;湿敷时应保持纱布的湿度,干燥时应及时更换。随时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仅有皮肤潮红、瘙痒等轻微过敏症状,停药即可;如瘙痒剧烈、红斑弥漫,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涂。
中药内服
本病治疗以利湿解毒为主要治法。新发者以清热利湿、疏风解毒为主;反复发作者根据症状选用养阴清热、疏风解毒法,或补气健脾、除湿解毒法。
肺胃风热证
证候:面部疱疹新发,簇集成群,基底潮红,刺痒灼热;伴发热口渴,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疏风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板蓝根、大青叶、木贼、紫草等。加减:疱液混浊或有脓痂者,加野菊花、蒲公英;身热口干者,加生石膏、知母。
阴虚内热证
证候:疱疹反复发作,红肿斑片,上有簇集丘疱疹;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疏风解毒。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金银花、连翘、生薏苡仁。
脾肺气虚证
证候:疱疹反复发作,水疱黄白,红晕色淡;伴倦怠乏力,易感冒,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缓。治法:补气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菊花、薄荷、金银花。
预防与调护
1.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病情。
2.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海味之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3.忌用热水烫洗患处,不要抠痂,防止继发感染。
4.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软膏涂敷,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加重病情。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718.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