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并发症
瘙痒
慢性瘙痒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表现。常与干燥症有关。约3-49 %的糖尿病患者有瘙痒,相当损害其生活质量。全身瘙痒可能发生在临床上不明显的干燥皮肤基础上,或与红斑丘疹或结节性痒疹有关。糖尿病多神经病变伴交感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出汗相关功能障碍可能在糖尿病瘙痒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L)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正常始于红斑丘疹,逐渐发展为萎缩性中心和毛细血管扩张的黄褐色斑块。NL是一种以胶原变性为特征的非瘙痒性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0.3~1.2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通常对称性分布于小腿。35 %的患者病变可能出现溃疡,也可以继发细菌感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NL慢性病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自发改善,大多数情况下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治疗相当困难。
成人硬肿病(SAB)
成人硬肿病的特征是背部、颈部、肩部和面部皮肤出现硬皮病样广泛硬结。它主要是由皮肤胶原和粘多糖沉积导致皮肤增厚、僵硬和运动障碍,特别是肩部区域。除糖尿病外,SAB还可发生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癌症、副蛋白血症、感染等。皮肤病理显示延长的胶原纤维和黏蛋白沉积,无表皮改变。
糖尿病性大疱(BD)
在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紧张的浆液性水疱。大疱无痛,主要发生在下肢,特别是脚和脚底。约0.5 %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水疱。BD水疱在数周内迅速出现并愈合。病理机制尚未完全确定。
环状肉芽肿( GA )
临床表现为环状肉芽肿,在足背面及手或关节处聚集成圆形。这种疾病常出现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但GA与糖尿病的关联一直存在争议。与肝炎、HIV等传染病以及淋巴瘤、癌等肿瘤的相关性也有描述。病程常无症状,皮损恢复时伴有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病变未经治疗就痊愈。
黑棘皮病 (AN)
黑棘皮病表现为颈部和腋下等擦烂部位的色素沉着性斑块。AN一般先于糖尿病诊断,可能出现在HbA1c值正常的糖尿病前期状态。AN也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肥胖,并可能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此外,药源性病例也有报道。
白癜风
白癜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皮肤色素脱失斑,常见于四肢、面部、颈部和躯干,呈对称分布,易于诊断。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2-10 %,自发发生,病程进展。虽然这种状况不会造成太多的身体损害,但患者可能因为其不正常的外表而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干扰。
皮赘
角质形成细胞由于高血糖和胰岛素刺激增生,形成色素沉着性的软纤维瘤,通常位于眼睑、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约70%的皮赘患者患有糖尿病。大部分软纤维瘤无症状,无需治疗。
胡萝卜素黄皮病
黄色皮肤和指甲在糖尿病患者中被认为可能是胡萝卜素黄皮病。病理可能涉及一种非酶糖基化促进类胡萝卜素血清水平的升高,并在皮肤沉积。
扁平苔藓
约1/4的扁平苔藓患者有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瘙痒性多角形红斑丘疹伴白色纹 ( Wickham纹),主要位于踝部和腕部,可累及黏膜受累。其他系统性疾病也可能与扁平苔藓有关,如肝脏和肠道疾病和胸腺瘤。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ARPC )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皮损特征性表现为瘙痒性红斑性伴凹形的结节或斑块伴结痂,伴有同形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也有出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组织学表现为胶原的跨表皮穿出,在真皮乳头更为明显。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736.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