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证据下饮食对皮肤的影响

饮食管理对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如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和口周皮炎等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有明确的饮食建议,那么皮肤科医生也应该与时俱进,向患者提供更精准的饮食选择。

肠—皮肤轴

肠道和皮肤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器官,具有共同的生物学特征,包括血管密、灌流多、神经功能丰富等,承担着哺乳动物躯体与外界环境交流的关键角色,对个体的稳态和生存至关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肠道屏障遭到破坏,致病性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包括酚类、生物活性毒素等)会进入循环并改变皮肤微生物群,最终影响表皮的分化及完整性,这种肠道微生态与皮肤微生物群之间的密切联系被称为“肠—皮肤轴”。现认为临床营养是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调节因素,以水果、蔬菜等为主的多样性高纤维膳食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关键。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痤疮病因多样,包括皮脂腺活性增加导致皮脂溢出,滤泡口角化和分化障碍,炎症介质的释放,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定植等。饮食对痤疮发病的影响在随机对照的干预研究中已得到明确证实。不同饮食对痤疮发病机制的影响如下:

目前认为酒精和益生菌可影响痤疮丙酸杆菌定植,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高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红肉、牛奶及乳制品可促使滤泡口的角化过度及皮脂的溢出,Omega-3脂肪酸不仅可以减轻上述过程,还具备抗炎作用。因此,推荐痤疮患者可多适量食用益生菌、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如菜籽油、亚麻籽、核桃、藻类等),减少酒精、高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如糖果、饮料、快餐等)、红肉、牛奶及乳制品等的摄入。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以面中部为主的炎症性皮肤病,常作为痤疮的鉴别诊断。玫瑰痤疮病理生理学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皮肤微生物群紊乱等。与痤疮相比,营养对玫瑰痤疮患者的影响证据有限。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咖啡似乎与玫瑰痤疮的发病关系不大。酒精、辛辣及高温食物可能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干涉免疫系统加重临床症状,而缺乏Omega-3脂肪酸是否会加重玫瑰痤疮皮肤炎症尚待研究。同时,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可有助于玫瑰痤疮的恢复。故玫瑰痤疮患者应尽可能少饮酒、少吃辛辣及高温食物,并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疾病,好发于头皮、发际线和眶周区域。脂溢性皮炎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性别、季节、免疫力等。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但是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研究证实改变饮食对控制病情有积极作用。

一项横断面研究数据提示:摄食水果可显著降低脂溢性皮炎的风险。有研究发现益生菌也可缩短皮炎的病程。而维生素B族对脂溢性皮炎的改善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据。对于脂溢性皮炎患者,提倡多服用水果、益生菌等。

口周皮炎

口周皮炎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红斑伴丘疹、脓疱、鳞屑,好发于口腔周围。口周皮炎病因暂不明确,主要是由于过度的皮肤护理,包括过度清洁和过度使用化妆品等。除了局部治疗,营养也作为治疗方案的新领域,研究发现补充锌可有效减轻口周皮炎的症状,而食用油、土豆加工食品可导致皮炎的进展。口周皮炎患者可多补充锌元素,少食用油炸和淀粉类食品(如薯片、蛋糕等)。

总结

临床饮食对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虽然重要,但任何的营养建议都应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目前各项研究提示:促进皮肤健康的食物主要是以新鲜、应季、未加工的植物为主,特别是水果、蔬菜、豆类、坚果等多样性食物,这些食物似乎对肠道和皮肤微生物群相关疾病的保护起决定性作用。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766.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