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专家共识(上)
皮肤屏障功能对外防范抗原物质、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袭,对内防止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包括其渗透屏障、皮肤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
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病因
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皮肤病
临床常表现为片状或弥漫性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细小糠状鳞屑,偶轻度肿胀,可伴有灼热、刺痛、 瘙痒、干燥、紧绷感等自觉症状,受外界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后可诱发或导致症状加重,皮损反复发作。
构成皮肤屏障的成分发生基因突变或先天性缺陷均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异常,从而导致一系列以皮肤屏障功能损伤为特征的皮肤病。如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蛋白K5、K14缺陷)、先天性厚甲症(K6、K16、K17突变)、寻常型鱼鳞病、特应性皮炎(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突变)等。研究发现,当皮肤屏障功能完整时朗格汉斯细胞识别皮肤共生菌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细菌、真菌、病毒等平常在皮肤表面不致病的共生菌进入真皮,被树突状细胞识别,提呈共生菌抗原,活化免疫系统,诱发炎症。
因此,当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后,可使许多炎症相关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发病或加重。
皮肤屏障功能的检测
皮肤屏障无创生理参数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stratumcorneumhydration,SCH)、皮脂含量及皮肤表面酸碱度等。
TEWL
可检测皮肤角质层水分散失量, 对健康人群研究发现TEWL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相关,以新生儿最高,老年人最低;随皮肤温度和血流量而变化,在身体各部位的测量中,四肢末端和暴露部位TEWL较高;当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时TEWL值增大。
SCH
正常SCH维持在一定范围。当含水量<10%,皮肤将变得干燥、粗糙,出现细纹甚至皲裂;而含水量>20%,皮肤渗透性增大,易于受有害物质侵袭。目前认为,影响SCH因素包括局部血液循环、角质层甘油含量、天然保湿因子、皮肤屏障功能等。正常生理状态下,当皮肤表面被封包时,皮肤SCH增加;但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即使SCH不足,水分仍然经皮丢失,造成干燥的皮肤更加干燥。
皮脂含量
皮肤表面的脂质来源于皮脂腺分泌的脂质(代表物为鲨烯)与表皮脂质(以胆固醇为主,尤以神经酰胺常见)。目前认为,过多的皮脂影响角质层脂质正常的排列模式,影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且过多的皮脂为卵圆形糠秕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继而损害皮肤屏障功能,可能是面部、前胸、上背部等富含皮脂腺脂质部位易于出现痤疮、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蠕形螨的原因之一。
皮肤酸碱度
皮肤表面pH值由角质层的水溶性物质、皮肤排出的汗液、皮肤表面的水脂乳化物质及皮肤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共同形成,一般维持在4.5~5.5。当皮肤表面pH值升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代谢,使其增生、分化异常,角质层致密性降低,皮肤屏障功能改变。皮肤pH值越高,水通透屏障功能越低。综合上述指标可反映皮肤屏障的完整性,一般当TEWL值增大,SCH降低,pH升高,皮脂含量过高或过低时提示皮肤屏障受损。
面部皮肤图像分析(VISIA)
综合白光、偏振光和紫外光3种摄影光线,行皮肤斑点、皱纹、纹理、紫外线色斑、毛孔、棕色斑、红色区和紫质等8种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在临床中表现出弥漫性潮红、红斑等皮损均可用VISIA中红色区严重程度评估。该检测临床多用于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多种皮肤病,如黄褐斑、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等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的观察。
其他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过皮肤镜可见红色背景下,灶性或弥漫分布的白色或黄色鳞屑,低倍镜下密集分布的血管;高频超声影像主要用于观察皮损累及范围和深度,治疗前后皮损本身的超声影像变化也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已成为微生态研究的主流技术,如用该技术可评估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菌群失调与疾病严重性及活动性的相关性;此外,组织病理中所呈现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细胞间黏附情况及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等,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情况。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794.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