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临证经验方
朱仁康老先生临证用药具有以下特点:辨证用药,证疹合参;推崇古方,重在创新;善抓病机重点,用药精简轻清;突出内治法,治法独特。
消风五方
消风清热饮(轻症)
多用于风热型荨麻疹,常用药为荆芥、蝉蜕、浮萍、白蒺藜轻疏风邪,伴有血热用生地黄、牡丹皮、知母凉血清热,热重者用黄连、黄芩、苦参、大青叶苦寒清热,佐以当归、丹参、赤芍,和营之品,随证选药。
乌蛇驱风汤(重症)
多用于顽固性皮肤病,像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扁平苔癣等。朱教授认为只用一般风药难以奏效,非用虫类药搜剔不可。
方药:乌梢蛇 6 g,蝉蜕 6 g,荆芥 9 g,防风 9 g,羌活 9 g,白芷 6 g,黄连6 g,黄芩 9 g,金银花 9 g,甘草 6 g。此方是针对风邪久羁,郁蕴化热之证而设。
固卫御风汤
多用于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证,如冷激性荨麻疹、多汗症等。
方药:炙黄芪 9 g,防风 9 g,炒白术 9 g,桂枝 9 g,赤、白芍各 9 g,生姜 3 片,大枣 7 枚。
《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朱老认为卫气充,则皮肤润泽,腠理致密,外邪不易入侵,卫气不足,则卫外失固,腠理不密,风寒易袭,营卫不和而发病。
凉血消风散
适用于血热生风,风燥之证,像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
方药:生地黄 30 g,当归 9 g,荆芥 9 g,蝉衣 6 g,苦参 9 g,白蒺藜 9 g,知母 9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
朱教授认为皮肤病中血热者居多数,心绪烦扰,易产生心火致血热,青年人血气方刚,性情急躁,心火亢盛易致血热,血热炽盛易生风。
养血消风法
适用于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之证。
方药:熟地黄 15 g,当归 9 g,荆芥 9 g,白蒺藜 9 g,苍术9 g,苦参 9 g,麻仁 9 g,甘草 6 g。
朱教授认为老年人素体多血虚,易生风燥;多种原因所致营血不足,血不养肝,风从内生,肌肤失养亦表现脱屑,瘙痒等血虚风燥之证。
祛湿四方
祛风胜湿方
适用于风湿热类型的皮肤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慢性阴囊湿疹、皮肤瘙痒症等,朱教授根据风、湿、热之轻重不同,选药侧重亦不同,风轻者用荆芥、防风、蝉衣;风重用乌蛇、羌活、白芷;湿轻用陈皮、茯苓;湿重用黄连、黄芩;热轻用金银花、甘草;热重用知母、生石膏,随证选用。
清热利湿方
方药:生地黄 30 g,黄芩 9 g,赤茯苓 9 g,泽泻9 g,车前子(包煎)9 g,木通 4.5 g,六一散 9 g。
本方由龙胆泻肝汤精简而成,生地黄凉血清热;黄芩燥湿清热;赤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车前子、木通导湿从小便而泄。用于湿热型皮肤病,像急性湿疹、下肢丹毒、带状疱疹等。
健脾理湿方
适用于脾湿型诸证,如泛发型湿疹、带状疱疹、大疱类疾病。
方药:苍术、炒白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桂枝各9 g。
朱教授重视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的每一生理功能失调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均与皮肤病息息相关,皮肤病因于湿邪为患者甚多,凡禀赋素弱,劳倦过度,饮食失宜,均可使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走窜四肢,浸淫肌肤,而发皮肤病。
对于婴儿,其经验方小儿化湿汤。
方药:苍术6 g,陈皮 6 g,茯苓 6 g,泽泻 6 g,炒麦芽 9 g,六一散6 g。
方中以苍术、陈皮健脾理湿;茯苓、泽泻、六一散渗湿清热;炒麦芽消食和中。药仅7味,其效甚佳,体现了中医治病不在药多贵重,贵在把握病机的特点。
滋阴除湿方
适用于阴虚湿恋之证,如亚急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天疱疮等。
方药:生地黄30 g,玄参 12 g,当归 15 g,丹参 9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鲜皮 9 g,蛇床子 9 g。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滋阴与除湿看似矛盾,但标本兼顾,滋渗并施,滋阴扶正以抵邪外出,除湿驱邪亦有利于正复。
清热方三方
清热解毒方
适用于一切火毒诸证,如疖病、毛囊炎、脓疱疮、丹毒等。朱教授认为外受风热,湿热,暑热之邪,均能化火化毒,热毒壅盛,营卫不和而成疮,常选用药黄芩、黄连、大青叶、栀子苦寒清热;紫花地丁、野菊花、蚤休、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营消肿;穿山甲、皂角刺托毒消肿。
清营解毒方
适用于中药毒及风毒肿证,如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红皮病等。
方药:生地黄30 g,牡丹皮9 g,赤芍9 g,知母9 g,生石膏30 g,金银花9 g,连翘 9 g,竹叶 9 g,生甘草 6 g。
功用:清营凉血,泄热化毒,该方是朱教授将温病学说的理论与皮肤科临床实践相结合所拟定的重要经验方之一,是由犀角地黄汤和白虎汤化载而成,方中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知母、石膏清解肌热;竹叶轻清风热;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其中银花、竹叶有透营转气之意,药仅九味,兼顾了卫气营血 4 个不同的层次。
清热凉血方
适用于银屑病进行期,血热风燥之证。
白庀一号方方药:生地黄 30 g,槐花30 g,山豆根 9 g,白鲜皮 15 g,草河车 15 g,大青叶15 g,紫草 15 g,黄药子 12 g。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若是由肺经风热引起的痤疮、玫瑰痤疮等,选用凉血清肺饮;若是青少年血热引起的斑秃或者白发,选用乌发丸;若是热入营血,迫血外溢引起的紫癜,多用凉血清热方。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826.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