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的中医治疗
玫瑰痤疮又名酒渣鼻,在中医文献中称为“赤鼻”“糟鼻子”等,是一种鼻色紫红如酒渣、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早期可表现为面部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继而出现丘疹、脓疱,病久可产生以鼻赘为特征的肥大增生性改变。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根据其皮损特点将其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及鼻赘型3种类型。多发生于中年人,男女均发病,尤以女性多见。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①肺胃热盛:肺胃积热或脾胃湿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②热毒蕴肤:嗜酒之人,酒气熏蒸,复遇风寒之邪,交阻肌肤所致;③气滞血瘀:病久邪气稽留,气血运行受阻,皮损由红变紫,难以痊愈。
辨证要点
红斑型属酒渣鼻早期、轻型,其病机是肺胃热盛,局部热结,基本治则为清泄肺胃,凉血消斑。若早期失治,红斑色黯,则其病机为肺热夹瘀,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消斑。
丘疹脓疱型患者鼻尖、鼻翼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或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表面油性分泌物较多,属热毒炽盛,在红斑型治则基础上应加强清热解毒散结之力;有脓疱形成者,多夹湿热,可酌加清热利湿之品。
鼻赘型多因长期失治而成,为最重型,鼻部组织増生、皮肤肥厚、粗糙,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皮色紫红;此型病机为血瘀痰结,治则为活血化瘀软坚。
中药内服
内调本病治疗以清泄肺胃、凉血解毒为主要治则,内调与外敷相结合,共奏清热散结之效。
肺胃热盛证
证候:多见于红斑型。红斑多发于鼻尖和两翼,压之褪色;常嗜酒,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清泄肺胃积热。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加减:若皮脂溢出较多,皮肤油腻者,加陈皮、生侧柏、生山楂;若红斑盛,加荷叶、凌霄花、生槐花。
热毒蕴肤证
证候:多见于丘疹脓疱型。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局部灼热,伴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加减:红斑显著者,加紫草根、白茅根、茜草根;脓疱明显者,加天花粉、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
气滞血瘀证
证候:多见于鼻赘型。鼻部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毛孔扩大;舌略红,脉沉缓。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加减:鼻赘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夏枯草。
中药外治
治则治法根据玫瑰痤疮的不同皮损状态及临床分型,其外治与处方原则不尽相同。玫瑰痤疮以红斑为主要表现时,外治以凉血消斑为法;以丘疹脓疱为主要表现时,以清热解毒、消疱透脓为法;以鼻赘为主要表现时,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法。
颠倒散
组成:大黄10g,硫黄10g。功效:解毒消痈,杀虫疗疮。适应证:玫瑰痤疮,鼻部有红斑、红色丘疹、脓疱者。鼻赘形成者,可先用三棱针刺破放血,再外敷此方。方解:大黄为君药,解毒消痈;硫黄为臣药,解毒杀虫疗疮。
调剂要领:取颠倒散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颠倒散放入药杯中,加入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搅拌,调颠倒散成稀糊状即可。使用要点:使用前需清洁面部,用无菌医用棉签蘸取调好的颠倒散,均匀涂抹至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隐约能看见皮损为度。涂抹太薄,影响疗效;涂抹太厚易导致干裂不适,不利于毒邪外泄。注意事项:涂药后若出现面部灼热、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立即以清水冲洗,若情况严重需至医院就诊。
四黄膏
组成:大黄10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功效:清热解毒,清肿止痛。适应证:玫瑰痤疮,鼻部及面颊有丘疹、脓疱者。方解:大黄解毒消痈,黄芩祛肌表之热、消痈散结,黄连清热燥湿、祛脓消肿,黄柏燥湿消疮。四味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肿止痛之效。
调剂要领:取四黄膏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置于药杯中,取20~30g凡士林与其调和均匀。若调和较为困难,可先将凡士林加热,融化至液态后,离火加入颗粒剂,搅拌均匀,待其冷却后即可。使用要点:使用前需清洁面部,用无菌医用棉签蘸取调好的四黄膏,均匀涂抹至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隐约能看见皮损为度。涂抹太薄,影响疗效;涂抹太厚易导致油腻不适,不利于毒邪外泄。注意事项:涂药后若出现面部灼热、瘙痒、刺痛等不适症状,立即以清水冲洗,若情况严重需至医院就诊。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839.html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