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诊断

最近在门诊碰到一名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某化妆品导致了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患痤疮、脂溢性皮炎多年,为治疗先后使用某化妆品多年,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化妆品初期效果都非常好,但逐渐效果越来越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反复越来越频繁,最后发展为敏感皮肤,出现瘙痒、灼热、干燥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黏膜、附属器病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侵害呢?首先要明确,哪些症状是使用化妆品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处理。

什么导致了不良反应

化妆品成分中的刺激和致敏物质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常由香料、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晒剂、植物添加剂等成分引起,最常见的是香料和防腐剂。此外,表面活性剂、颜料或染料(染发剂、指甲油等)、人造指甲材料及黏合剂等也是常见的刺激物。化妆品中的光敏性成分常引发光感性皮炎。

局部皮肤屏障功能破坏

皮肤角质层细胞的致密结构与角蛋白、脂质紧密有序地排列,构成物理性屏障,以抵御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对皮肤的侵袭,还能防止内源性物质包括水在内的分子自表皮丢失。皮肤局部酸碱度也可以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皮肤屏障功能不完整或被破坏时,其对外用化学物质吸收增加,神经末梢受到的保护减少,经皮失水增加,是导致皮肤敏感的原因之一。

非法添加违禁成分或限用成分浓度超标 

少数不合格化妆品中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重金属,或限用成分如果酸浓度超标等。可引起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重金属中毒,严重者出现系统损害等。

其他

患者为自身敏感体质或患其他导致皮肤敏感的皮肤病,如敏感皮肤、面部皮炎等;产品说明书不准确导致使用方法不当或未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接触性皮炎

包括非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免疫机制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为化妆品直接刺激造成的可见皮肤损害,初次使用化妆品后即可发生,也可以是长期反复使用轻度刺激化妆品的累积作用。其特点是皮疹局限于使用化妆品的部位,主要表现为疼痛或烧灼感,也可有瘙痒。皮疹一般表现为水肿性红斑、细屑,也可发生水疱、渗液。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致敏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需一定致敏期才发生反应,因此患者常有相同化妆品或类似成分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红斑、丘疹、水疱、渗液及结痂,伴瘙痒。一般发生在接触部位,也可扩至周围及远隔部位,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瘙痒等不适症状。斑贴试验常阳性。

光感性皮炎

由化妆品中某些成分与光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光毒性或光变应性皮炎。皮损主要发生于使用化妆品后的光照部位,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慢性皮损可呈浸润、增厚、苔藓化等。

皮肤色素异常

接触化妆品的局部及邻近部位发生的慢性色素异常改变,或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消退后局部遗留皮肤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

唇炎

唇部使用化妆品后发生在唇红部位的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干燥、裂隙、鳞屑、肿胀,可有瘙痒感,严重可致水疱、糜烂、渗出、结痂,部分慢性患者可出现色素改变、肥厚。病变部位与接触面积大体一致,严重时累及临近皮肤,常于使用唇部化妆品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疹,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化妆品原料成分、用量、使用频率及处理不当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停用后症状减轻。 

痤疮

连续接触化妆品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痤疮样毛囊皮脂腺炎症。发病前有明确的化妆品使用史,皮损局限于接触化妆品的部位,表现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若已有寻常性痤疮存在,症状会明显加重。皮损的严重程度同化妆品的使用量和频率有关,停止使用后皮损可逐渐减轻甚至消退。如再次使用仍可能会出现类似皮损。

接触性荨麻疹

皮损主要发生在化妆品使用部位,表现为接触化妆品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水肿性红斑和风团,自觉瘙痒、刺痛或烧灼感。

毛发损害

有明确的发用化妆品使用史,如洗发护发剂、发乳、发胶、染发剂、烫发剂、生发水、纹饰材料等。使用后出现毛发变脆、分叉、断裂、脱落、失去光泽、变形等病变,停止使用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甲损害

有明确的甲用化妆品使用史,在甲及甲周发生病变。表现为甲板变形,软化剥离,脆裂,失去光泽,有时也可伴有甲周皮炎症状,如皮肤红肿、破溃,自觉疼痛。停用后,甲可逐渐恢复正常。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854.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