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我们所认识的VC有哪些作用?

维生素 C(vitamin C,VC)又称抗坏血酸(AA),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对碱和热不稳定,人类由于缺乏维生素C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etone oxidase,GLO)无法自身合成VC,只能通过摄取来维持体内VC的平衡。缺乏VC易患坏血病,可有全身无力、厌食、婴幼儿发育缓慢、胃肠道功能减退、成人齿龈肿胀和牙龈炎、胶原蛋白合成障碍、骨质疏松、皮肤粘膜出血等临床表现。

由于抗坏血酸结构上的第4及第5是两个不对称的碳原子,所以它可能有两对光学异构体,其中包括右旋(D型)及左旋(L)型。右旋(D)型一般不具有抗坏血酸的生理效应,自然界存在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是左旋(L)型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氧化成L-脱氢抗坏血酸,但其反应是可逆的,且L-抗坏血酸和L-脱氢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但L-脱氢抗坏血酸若继续氧化,生成二酮古洛糖酸,则反应不可逆而完全失去生理效能。一般以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形式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内,其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VC是一种被临床广泛使用、特别受关注的强效抗氧化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生理效应吧!

维生素 C 的效应

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大剂量维生素 C 产生的过氧化氢等活性氧发挥抗肿瘤作用,当血浆的维生素 C 的浓度达到 20mmol/L 和血药浓度 >1mmol/L 时,就可以产生足够的过氧化氢对肿瘤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更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将氧化型的抗坏血酸转入胞内并聚集,以前体形式向胞内提供过氧化氢和消耗胞内大量的还原剂,减弱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活性,损伤 DNA,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可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 增加野生型 p53抑癌基因的表达,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由此可见,维生素 C 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通过细胞毒作用加快肿瘤细胞死亡。

治疗眼部疾病

维生素 C 可以保护视网膜上皮细胞。实验表明,中等浓度的维生素 C( 100μM ) 可显著提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氧化应激中的生存率,显著降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调亡。维生素 C 可以减轻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氧化应激,维生素 C 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 来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维生素 C 还可以治疗一些化学试剂造成的眼部疾病。加用维生素 C 注射液治疗高锰酸钾所致的眼部烧伤,可以明显的去除其他药物所不能除去含有二氧化锰的黑色物质,还可促进胶原的羟化作用合成胶原蛋白,有利于组织的修复。

抗衰老作用

研究显示,由细胞正常代谢过程、紫外线照射、污染物产生的活性氧和其他自由基与衰老有关。维生素 C 的抗衰老作用还与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的糖基化有关,细胞可能因 HDL 糖基化而衰老。实验发现, 随着 HDL 糖基化水平降低,维生素 C 能减少邻醌类化合物( 如多巴醌 ),可减弱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将氧化型色素转换成颜色较浅的还原型色素,使面部皮肤黑色素含量下降,可以减轻面部皮肤色素、延缓衰老。

维生素 C 除了抗氧化、清除活性氧外,还能够还原光氧化的 α-生育酚,增强 α-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从而使维生素 E 再生,有助于皮肤抗氧化剂的储备,防止自由基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与单独使用抗氧化剂相比,外用维生素 C 和 α-生育酚可以显著提高光保护作用,减少紫外线红斑与细胞损伤。

赖氨酰羟化酶和脯氨酸羟化酶都是I型和III型胶原翻译加工所必需的成分,而维生素 C 则是两种酶的重要辅助因子。VC 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刺激胶原蛋白生成,另外还可以增强弹性蛋白的表达,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免受紫外线的损伤,增强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

维生素 C 具有合成、重塑和维持真皮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减少皮肤皱纹的形成和皮肤脱水,减弱皮肤松弛度 , 可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增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提高胶原 I 和 II 的 mRNA 水平。

增强免疫功能

剂量维生素 C 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使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 -1、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 -6 等免疫因子,提升细胞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

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患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 C 在基线水平都有下降。维生素 C 可降低组胺水平,缓解变态反应的症状,高剂量的维生素 C 可以治疗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

临床研究证明,维生素 C 能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 Tet 介导 DNA 和组蛋白去甲基化中,维生素C 可通过表观遗传调节或辅助因子作用来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恢复受损的 NK 细胞的功能,所以维生素 C 能帮助白血病、自体 HSCT 强化化疗或其他癌症患者长期免疫抑制后的免疫重建。

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活动期存在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紊乱,CD4+/CD8+ 比值下降,CD8+ 细胞明显升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 C 可增强机体免疫,用于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维生素 C 可以改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组分比例,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补充维生素 C 能改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的成分,降低脂蛋白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通过增强 HDL 来抑制 LDL 被氧化和抑制巨噬细胞吞噬 LDL 形成泡沫细胞,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 C 有助于缓解糖尿病并发的各种感染。维生素 C 通过酸化尿液,抑制细菌繁殖,减少II 型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长期服用还可改善 II 型糖尿病患者的记忆认知障碍。

本站 [ 羽儂医话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均为本人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3.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yunong.me/960.html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